3、环境概念深入人心
通过创建的实效展示和管理部门的大力宣传,逐步营造了市民积极互动、企业大力支持、领导高度重视的创建氛围。青浦朱家角镇、闵行马桥镇、静安曹家渡街道等把创建工作深入到小区,改善了居住小区环境,得到了市民的好评,纷纷送锦旗、放鞭炮感谢政府。虹口、杨浦等区在创建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和谐社会建设,尤其是在拆除违章建筑过程中按照居民实际困难,过细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确保了创建工作“零上访”;静安区通过创建的市容环境示范效应,常德路、胶州路等道路沿线商店主动进行了业态调整,小餐饮、修理等行业主动撤出,彻底解决了市容管理的隐患;长宁区番禺路的业主更是主动提出自己掏钱买设计、买施工,进行个性化店面改造,要与政府的设计比高低。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今年创建市容环境示范区域、规范区域工作被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3月6日、6月3日和10月20日市政府多次召开了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会上部分区、单位作了交流发言,有力推进了创建工作。各区(县)领导更是高度重视,杨浦、闸北等区区委书记亲自出面抓创建工作,长宁、普陀、青浦等区人大、政协领导也对创建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浦东、黄浦、长宁等区领导结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市容环境保障”工作,亲临现场推进工作、协调矛盾,其它区(县)分管领导也都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协调有关工作。闵行区作为试点区之一,发动全区推创建,每个副区长对口负责若干街道(镇)创建工作的做法,使全区市容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提升。在各级领导重视下,资金保障也比较到位。市财政、市建委加大力度,在程序规范的基础上,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尽早下拨了各批市补贴资金。区(县)、街道(镇)在一把手重视下,都配足了补贴资金,确保了创建出成效。其中:静安区一个街道在环境建设中结合小区改造投入了上亿元的整治资金,青浦区徐泾镇也投入5000多万元的整治资金,保证了规范区域的创建。新泾、颛桥等达标区域也投资上千万用于创建,保证了创建的效果。
2、精心设计,有序推进。
“三类区域”创建中的示范区域和规范区域创建,由于起点高、标准严,市联席会议办公室专门发文要求各区(县)必须有一个既能符合实际情况,又靓丽美观的形态设计。各区(县)积极贯彻“先设计、后施工”的理念,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情况摸底的基础上,委托各类专业设计公司进行形态设计。虹口、黄浦等区在区常务办公会上专门审定设计方案,虹口、卢湾、徐汇、长宁等区结合区域的特点,专门从档案馆找出历史资料,确保保护建筑整旧如旧,其他区(县)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多次举行听证会和意见征询会,广泛听取老居民、学者、离退休干部、管理部门专家等方方面面的意见,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市联席会议办公室也多次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到区(县)指导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各区(县)还充分发挥联席会议这一平台的作用,定期召开区房地、市容环卫、市政、绿化、建委、城管等部门参加的工作例会,把各部门的专业工作和创建大局紧密结合,实现资源、资金、管理力量的聚焦,形成了合力;同时,层层分解创建任务,建立和强化创建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明确时间节点,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通过踏看现场把握创建标准,通过调研、检查、考核督促进度,有序推进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