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落实“西部计划”、“服务北京基层”、“村村大学生”等项目。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18.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建设。组建新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加快亦庄职教园区建设。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学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5所左右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一批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的重点实训基地。加强远郊区县职业学校为农业服务的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19.积极推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实施课程改革项目。大力推进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的改革,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鼓励职业学校积极面向来京务工经商人员、郊区农村和其他从人员进行成人中等职业教育。鼓励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学分积累等灵活方式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
20.实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完善企业职工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以及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大力加强数控加工、汽车制造与维修、计算机、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以及物流等专业紧缺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全年各类学习培训的人数达到本行业、部门及本企业职工的50%以上。
21.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加强对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筹备召开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会议。整合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加强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在有条件的大学开设首都市民大讲堂。促进社区内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开放,积极探索社区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拓展社区教育内容,努力提高社区教育的覆盖面和社区居民的参与率。建立和完善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评估、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在全市全面推动学习型城区、学习型街道、学习型乡镇、学习型新村、学习型企业等学习型组织创建。
22.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建设市、区县、学校三级畅通的网络体系和数据体系。完成80对手拉手学校远程教育设备和软件配备。积极推动中小学学生卡在电子学籍、考试报名管理、参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深入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推广有效模式和策略。稳步发展多种形式的现代远程教育,积极筹备建设北京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