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水产加工业。全市水产品加工业划分为三大发展区域,重点建设四个加工园区,培育十类主导产品。
三大发展区域。南部区:包括象山、宁海和奉化三县(市),拥有“二港一湾”(石浦港、象山港、三门湾),重点建设石浦水产品加工园区,定位是海洋渔业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区。中部区:包括市六区,重点建设孔浦、北仑两个水产品加工园区,定位是远洋渔业、来料进料加工及信息、科技、物流、贸易区。北部区:包括慈溪、余姚二市,重点建设慈溪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定位是华东地区最具规模、全省一流的加工物流基地。
四大加工园区。石浦水产品加工园区:定位是海洋捕捞鱼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海洋生物与医药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孔浦水产品加工园区:定位是远洋渔业原料精深加工园区。北仑现代农业加工园区:定位是来料进料精深加工园区。崇寿农业食品加工园区:定位是淡水养殖渔业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区。
重点发展的主导产品。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远洋渔业产品;海淡水养殖鱼类制品;海洋捕捞低值水产品;传统水产食品;虾蟹类产品;贝类及其净化产品;藻类产品;鱼糜及鱼糜制品;渔业饲料;海洋保健及药物制品。
(五) 海洋新兴产业
在我市现有的海洋科技力量的基础上,加快海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使海洋工程、海洋生物技术、海洋信息等一些优势学科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提高我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整体海洋科技水平,增强我市海洋安全与环境保护能力,提升我市海洋产业层次。
1.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为加快我市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加快海洋科技引进步伐,赶超先进水平。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设立“科技兴海”专项资金,完善海洋科技投入机制,建立政府投入和民间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海洋科技投入体系,实现多渠道和多形式的集资,解决海洋开发的投资问题,引进外资、民资,采取中外合资、民间集资等途径筹办海洋科技产业;三是建立一个海洋科技园区,其功能是研究、开发和生产海洋高新技术产品,推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移及促进其商品化和产业化,成为我市海洋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示范辐射源,园区拟布点在鄞州咸祥镇及其沿海区域。
2.重点领域
我市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主要有:数字海洋、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海洋安全与海洋环境保护以及海洋工程等。
--数字海洋
主要是通过建立海洋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建立海洋综合管理系统,推动海洋信息化建设与数字海洋平台建设。要特别重视建设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海洋企业、养殖户等提供服务。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
通过海洋生物制品的开发技术、海洋环境生物技术、海水养殖生物良种培育技术、海水养殖生物病害防治与健康养殖技术、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安全技术、海水淡化技术以及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等的研发与利用,促进我市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在我市逐步建立起拥有国际先进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的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检测体系,并建立和完善海洋资源研究开发体系。
--海洋安全与环境保护
通过海洋环境污染业务化监视监测技术的研发、海洋环境及灾害预警报系统的建设、滨海湿地保护及修复技术的研究利用等,推动海洋安全与环境保护,研制各类适合于我市海洋安全与环境污染的预警预报模式,建设我市渔业安全信息救助网络体系并开展海洋污损事件的应急处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海洋工程
通过海洋交通设施建造技术以及海洋装备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增加海洋、海岸等相关工程领域的科技含量,建立海洋交通数据链系统。掌握重大成套装备、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的核心技术,开展修造船业工艺与生产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五、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要充分发挥我市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防止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加快开发港口航道资源
我市港口资源丰富,是大型深水港的理想港址。当前应抓紧推进宁波港北仑四期、五期及大榭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同时抓好宁波港集装箱六期工程的规划建设。对象山港和石浦岸线开发要统一规划,在不影响这些地区海洋功能定位的前提下,鼓励引进高新技术、清洁生产的企业与产业合理开发利用岸线,禁止对周围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与产业进驻。
2.合理利用渔业和滩涂资源
我市渔业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种群恢复能力强,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区之一。要在对近海渔业资源开发零增长的前提下,加快远洋捕捞业的发展,开发远洋渔业资源;加快海洋科技对水产加工业的渗透,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海洋水产品的附加值。但要严格控制近海养殖规模,尤其要控制象山港区域养殖规模,降低该区域富营养化状况。
我市拥有大量的滩涂资源,集中分布在杭州湾南岸、象山港内、大目洋沿岸和三门湾北岸四大片区。要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持规划指导、综合论证、依法审批、合理开发,严禁低滩围垦;其开发利用要更加注重生态多样性和适宜性,在保持象山港区域滩涂资源不变的前提下,其他地区的滩涂均可有步骤地开发作为围垦的后备资源。
3.有序开发滨海旅游资源
绵延曲折的海岸线及先民的河姆渡文化,伴生了“港、渔、涂、岛、景”有机结合的独特滨海旅游资源。分布在松兰山、皇城、半边山、横山岛等地的沙滩,是天然的海水浴场,可开发观光休闲体验以及高端度假产业。星罗棋布的岛屿,气候冬暖夏凉,利于疗养治病和避暑避寒。奉化悬山岛可发展高品位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石浦可开发休闲渔文化风情游。象山的东门岛、宁海的横山岛、北仑的大榭岛等则是开展游泳、垂钓、冲浪、帆船、游艇、滑水、潜水等文体活动和海洋考察、海洋公园等旅游项目的优良场所。尤其是象山港水域宽阔、风平浪静、水质清洁,是开展各项现代海洋娱乐活动的理想海域。招宝山的海防遗迹与古海塘,丹城塔山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现代化的北仑东方大港景观、奉化卓兰芳故居、抗倭名城、凤凰山皇坟古迹等人文景观都可开发滨海旅游。
4.合理开发岛屿资源
我市岛屿众多,占浙江省岛屿数的17%,为全市陆地总面积的2.9%。除渔山列岛离大陆较远外,其余大部在近岸分布,且主要集中于北仑港规划区、象山港和石浦港区内。根据各岛有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挥各自的主导功能,构成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方向、优势互补的独特空间开发格局,形成功能各异的岛屿开发组合区。大榭岛以开发深水港口和发展出口加工、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以国际贸易、货物中转、仓储运输为支柱,带动房地产、金融、通讯、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使其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中转枢纽港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港口和外向型经济区。梅山岛以港口和土地资源为导向,优先发展港口、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作为外向型滨海工业基地的预留区。强蛟岛群生态环境上乘,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可发展为特色的休假疗养旅游区。东门岛、对面山岛、南田岛、高塘岛等岛群依托土地资源丰富,水道众多,水深底质条件优良,环境隐蔽,发展外海和远洋捕捞、浅海滩涂增养殖,同时发展蔬果种植、禽畜饲养、海洋旅游等。对于一些无居民海岛,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规范开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