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推动海洋运输业发展
重视海运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海洋经济的重点行业予以扶持。因势利导,对现有海运业运力进行整合;政策倾斜,引导民资进入;加大资金投入,扶持海运业,通过引进、培育等多种渠道,增加海运业从业人才的供给。一是积极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努力培育航运市场,大力开拓航线,努力开辟包括南美、澳大利亚、非洲在内的国际集装箱远洋运输干线,稳定东南亚、东北亚、香港近洋支线,发展俄罗斯远东地区近洋支线。抓住海峡两岸可能实现“三通”的有利时机,争取列入对台首批直航港口。积极拓展海洋与铁路集装箱联运业务,积极组织实施远洋近海、江海、海运、海铁、海空联运,进一步增强揽货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和国内集装箱中转运输。二是巩固和发展大宗散货运输。以市场为导向,增强竞争意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提高大宗散货的集散能力,积极谋求与货主建立稳固的良好合作关系。重点要抓好矿石、煤炭、原油和液体化工码头建设,提高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建成铁矿石、集装箱、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煤炭五大中转基地。三是以“三区一岛”为主体,依托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北仑港国际集装箱中转基地,促进区域商流中心、物流中心及信息中心的形成,逐步形成区域性的大宗物资集散基地和区域性的现代物流中心。
(三) 滨海旅游业
充分利用我市“港、渔、涂、岛、景”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资源整合,立足于高层次、高品位开发,加快滨海旅游业发展。
1.推动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
以海洋观光旅游产品为基础,以海洋度假休闲产品为主导,以海洋专项特种旅游产品为补充,推动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一是依托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利用口岸、区位和交通等优势,积极开发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北仑现代化港城的观光旅游。鼓励发展大中型游船,重点培育北仑港至大榭、象山港、石浦途径的各主要岛屿和至渔山列岛的海上观光航线。二是大力发展海洋度假游。开发适应不同文化品位和消费层次的旅游度假产品,丰富度假活动内容。发展近郊家庭度假和经济型、商务型度假产品,主要发展杭州湾大桥旅游区和象山港旅游度假区、象山黄金海岸旅游带。三是开发海洋文化游、海洋健身游、海洋美食游、海洋生态体验游、商务会议游和海洋节庆游等特色专项游,促进海洋旅游合理发展。
2.滨海旅游业重点区域
我市的海洋旅游发展形成北部和南部两大部分。北部主要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东方大港等现代化建设成就为主,南部以象山为中心,向东西海域周边拓展。重点将形成杭州湾大桥旅游区、北仑港风情游览区、象山港旅游度假区、象山黄金海岸旅游带等四大区域。
--杭州湾大桥旅游区
该区以杭州湾大桥为中心,包括杭州湾新城、工业新区及海滨一带的慈溪杭州湾周巷镇、庵东、崇寿、新浦、观海卫城镇等乡镇的广阔水域和滩涂区域。该区以世界第一长跨海大桥为主,以杭州湾新区为依托,以滨海风光为生态背景的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滨海休闲度假区和滨海旅游新城。该区主要发展跨海大桥观光、海滨休闲区、海上田园休闲及滨海湿地观光区。
--北仑港城旅游区
该区包括宁波北仑港、镇海港、甬江口以及镇海和北仑城区等区域。该区以北仑港为主,以宁波海洋历史文化为依托,强调海上丝绸之路与现代化港口城市文化的传承关系,展示宁波海洋文化向海外开放的通道和窗口的以观光、休闲、文化、工业为专项旅游为特色。该区应充分整合北仑港的海港、海岛、码头、巨轮、细浪、落日以及雄伟壮观的临港工业氛围等旅游资源,重点发展东方大港游、北仑港城游、港口工业游以及镇海口海防遗迹游等。
--象山港旅游度假区
该区域包括宁海强蛟、西店、大佳何、奉化莼湖、裘村、松岙等象山港海域及沿海区域。以该区碧海绿岛为背景,以滨海休闲度假、水上运动、游艇休闲以及海岛游等为特色,重点发展豪华游艇俱乐部、海滨度假区、海上运动以及特色岛屿游。
--象山黄金海岸旅游带
该区域包括象山东面沿海海滨及海域。该区以松兰山海滨旅游度假区、石浦渔港、中国渔村、渔山列岛为主,重点发展滨海观光休闲体验、高端度假产业、渔文化休闲体验、特色渔区民俗以及集观光、度假、休闲、海上运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海岛风情体验区。
(四) 现代海洋渔业
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海水增养殖业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海产品深加工,延长海洋经济产业链,搞活海洋渔业流通体系,形成生产技术先进,产业结构合理,生态环境优良,渔民富裕文明的海洋渔业新格局。
1.优化渔业经济结构
一是依托沿海滩涂,实行开发与挖潜并重,大力发展浅海、围塘和工厂化养殖。重点发展象山港和三门湾周围海区,推进标准化池塘和标准化网箱改造,提升水产养殖科技水平,逐步把我市浅海建成鱼、虾、蟹、藻综合发展的“海上牧场”。继续调整海水增殖、养殖品种结构,提高名特优新品种在养殖业中的比重。建立渔业行业准入门槛,积极推动健康养殖。二是大力开拓远洋捕捞业,调整海洋捕捞作业结构,合理保护近海资源,努力开发浙江和东海的外海渔业资源,提高远洋渔业比重,形成沿海、近海、外海和远洋四个层次的捕捞生产格局。加快现有渔船的更新改造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建立几个比较稳固、综合实力较强的远洋捕捞船队。积极开发国际渔场,以大型远洋渔业集团为龙头,形成捕捞补给、加工、销售相配套的集约化组织体系,提高远洋渔业在国外渔场的份额。三是合理引导发展休闲渔业。通过海上娱乐、海上观光、海上运动等形式对传统渔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在给市民提供新的休闲空间的同时,拓展渔业初级产品市场,提高渔业产品的附加值。
2.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
大力发展水产品精细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打破传统的水产品冷冻加工的单一模式。以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为中心,有重点地加强渔业科技投入,尤其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标准化的投入,在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步伐。积极研制开发水产良种、海洋药物、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等,改善现有水产企业设备装置,建设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外向度大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格局。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加工质量,改善产品包装,创建名牌产品,扩大宁波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开拓市场,建立以区域性批发交易市场为骨干,渔区初级市场为基础的水产品营销网络体系,逐步形成周边城市鲜活水产品直供体系。
3.推进水产加工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