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措施:
1.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残疾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机构建设,为残疾人参加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创造条件;公共图书馆和街道(镇)、社区与村图书馆阅览室为残疾人提供借阅服务,开辟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场所。
2.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残疾人组织、特殊教育学校和福利企事业单位根据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健身、娱乐活动。
3.创立广东省残疾人文学艺术家联谊会,积极组织各类残疾人艺术家开展创作交流;各级残联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为残疾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设立专门场所,经常性地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周到服务。
4.县级以上残联定期举办文化、体育活动,活跃基层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5.努力办好省、市两级残疾人特殊艺术团,培养特殊艺术人才,展示残疾人特殊艺术才华。组织好第七届广东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和盲、聋、弱智学校学生艺术调演,积极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的艺术汇演和盲、聋、弱智学校学生艺术调演。
6.发展残奥、特奥和聋奥运动,组织动员各类残疾人参加残健融合、康复健身的体育活动;开展残疾人体育科学研究;抓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有条件的体育院校、师范院校和各类体校要招收、培养一定数量的优秀残疾人体育运动学员;充分考虑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适当增加相应的设施。
7.加强残疾人体育专业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配备相应的运动器材和管理资源,满足残疾人体育的特殊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裁判员、分级员队伍;做好省集训队的选拔、训练和管理工作;认真解决残疾人运动员就学就业和保险、奖励等问题,把残疾人运动员培训纳入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解除其后顾之忧。实行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化、专业化、年青化,鼓励为国争光、为省争光。
8.筹办好第五、六届广东省残疾人运动会,积极备战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和第四、五届全国特奥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争取优异成绩。广泛动员社会,进一步增强社会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六)社会环境。
大力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条件。
任务指标: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大力营造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人道主义舆论氛围。
--加大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健全残疾人事业宣传网络。
--在公众传播媒体中积极推进“字幕工程”;办好手语新闻节目和残疾人专题节目。
--宣传优秀残疾人、先进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的先进典型,激励残疾人自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培育社会助残意识。
主要措施:
1.宣传和教育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反映残疾人生活、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报道;在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增加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等内容,营造关爱他人、扶助弱者的良好社会环境。
2.各地级以上电视台开办手语类节目,县级以上广播电台普遍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积极推进影视作品加配字幕。
3.加强广东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的建设,广泛动员公共媒体宣传残疾人事业的成就和优秀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宣传社会各界扶残助残取得的成效。
4.继续组织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举办好“国际残疾人日”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