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按照行业管理的原则,全面加强商场、市场、学校、医院、寺院和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并根据全国、全省火灾事故发展的总体形势,适时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对构成重大火灾隐患,整改难度较大的单位,及时协调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进行分析确认,由当地政府挂牌督办。
9、铁路运输。加快实施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改立交道口工程。在铁路干线建设集安全监测、信息传输、预测预警和抢险救援于一体的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
10、农业机械。以基层管理网络建设为重点,完善农业机械监管体系。规范拖拉机及驾驶员的管理,提高年检率。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注册、牌证核发的规范化管理,严把检验关、驾驶员考试关。抓好重点农时季节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农机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农机安全村”活动。
(五)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建立省、州、县三级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测预警体系。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
(六)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平台
利用现代通讯、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十一五”期间,建立上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平行连接省委、省政府和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下连接州(地、市)、县(市、区、行委)安全监管局的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网络。逐步形成重点监控对象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重特大事故档案数据库、调度与统计数据库等数据库群和相应的应用系统,形成全省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做到统筹兼顾、资源共享。
(七)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加强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推进对地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重点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建筑等行业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合理布局,完善培训基地建设。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大纲和考试题库建设。逐步建立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化宣传教育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逐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相互融入的开放式、多层次安全教育体系,提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层次和覆盖面。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完善与规范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制度,发挥新闻媒体安全生产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
(八)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加快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铁路、民航、消防等有关行业与领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建设一批综合性、专业性区域应急救援基地和骨干专业救援队伍,形成快速、有序、高效的专业化救援力量。建设完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通信信息系统和培训演练基地,制定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组织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九)加强职业危害监督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