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关于组建矿山和危险物品区域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队建设方案的通知
(青政办[2007]13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青海省矿山区域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和《青海省危险物品区域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技术支撑企业队伍建设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七年二月六日
青海省矿山区域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
(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00七年一月)
一、矿产资源及开发现状
(一)煤炭资源及开发现状
目前,我省已探明煤矿区(井田)71处,其中大型3处(江仓、聚乎更、鱼卡),中型4处(大通、热水、默勒、大煤沟),其余为小型,已探明资源储量49.77亿吨。全省共有煤矿企业78家,生产规模2990万吨。其中生产矿井 38家,生产规模519万吨;:基建矿井40家,可形成生产规模2471万吨。在生产矿井中有90万吨矿井1处、60万吨矿井2处、30万吨以下的小矿井35处;在基建矿井中有120万吨以上矿井10处、90-45万吨矿井9处、30万吨以下的小矿井21处。
(二)非煤矿产资源及开发现状
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其中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107种,已列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有91种,其中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36种,非金属矿产48种,水气矿产3种。矿区408处,以单矿种统计,共有矿产地664处,其中非金属矿产295处、金属矿产 213处、能源矿产104处、水汽矿产52处;按开采规模分,大型32处、中型87处、小型45处。全省非煤矿山企业607家。开采矿山数量最多的矿种是非金属矿,以露天矿山居多。
二、矿山主要危险源
(一)我省煤炭资源大多成煤期晚,变质程度低,多为不粘煤、褐煤等,燃点低、自然发火期短,煤层易自燃,矿井火灾为青海省矿山企业主要灾害之一。西宁地区、大通矿区、海北、默勒矿区、海西鱼卡和大煤沟矿区尤为明显。另外,硫铁矿矿井也存在自然发火问题。
(二)海西州大煤沟矿区,海北州外力哈达矿区、铁迈矿区、瓜拉矿区均系高瓦斯矿区。随着矿体的纵深开采,默勒、宁缠等矿区的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不断增加,瓦斯爆炸事故仍然是上述矿区矿井的主要灾害。外力哈达矿区和大煤沟矿区的部分矿井还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个别矿井还有CO2突出现象。
(三)富含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给矿山企业带来很大威胁。多年来,透水事故、淹井事故以及突发性的水灾事故时有发生,使矿山企业受到了较大损失。矿山水害是主要危险源之一。
(四)青藏高原处于地壳强烈活动区,地震频发,地质构造复杂,地应力集中,裂隙发育,矿山压力显现明显,顶板冒落事故(或塌方事故)是各类矿山所面临的共同危险源。
(五)全省煤矿大多数为煤尘强爆炸性矿井,危害极大。
(六)露天矿山采场的山体滑坡和边坡坍塌。
(七)尾矿库溃坝及废矿场因暴雨造成泥石流。
(八)矿山企业大多数处于平均海拔在3800米-4500米的高寒、缺氧、日平均温差较大和气候变化无常地区,对矿山企业通风管理造成困难,曾发生过瓦斯、煤尘爆炸、CO中毒、CO2窒息等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