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重点支持边远贫穷地区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建设。到2010年,我区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建60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 (站),初步形成自治区、市、县、乡镇四级服务网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综合利用,使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的能力。要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共建方式发展基层服务点。
(四)搞好服务“三农”出版物的出版发行,为农民群众提供适用、优质、实惠的通俗读物。实施服务“三农”的重点出版物出版工程,各出版社的年度选题规划要向农村倾斜,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对已确定为以服务“三农”为主的广西科技出版社等出版单位,要给予重点支持,增加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继续实施“知识工程”和送书下乡工程,发展农民书社等农民自助读书组织,为农民群众读书提供方便。以政府采购形式,每年集中招标采购一批适用于农村的图书,直接配送到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乡村文化站(室),方便农民群众阅读。要加强和改进报刊订阅发行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重点党报党刊订阅发行工作,缩短发送时间,使农民群众及时看到报刊,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
(五)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从2007年起,每市每年要新建、改扩建1个以上县文化馆或图书馆基础设施,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市每年重点为2个以上县文化馆、图书馆增添业务设备器材;每县(市、区)每年要完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县(市、区)每年重点为3个以上乡镇文化站增添业务设备器材,以及每年按照本地行政村总数10%以上的比率新建行政村文化室或农家书屋。到2008年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时,以“中国绿城—南宁”、“右江百里文明河谷”、“环北部湾文明示范带”、“玉贵文明走廊”、“沿边国门形象文明示范线”、“桂西文明通道”、“桂东文明绿洲”、“桂北百里文明长廊”、“沿边文化长廊”为模式的农村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并开始向周边和纵深地区辐射、延伸。到 2010年,基本实现县有符合有关标准的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县文化馆要具备综合性功能,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建设。乡镇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站(所)整合,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明确由一名村干部具体分管。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