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促进其他特色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配置、集约利用资源,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市场前景好的应用产品为主导,培育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其他非金属矿产业。
四、依靠科技,增强地质工作和发展矿业经济的创新能力
(二十四)推进地质科技进步。按照全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视地质科技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省地质勘查科技创新体制。支持开展地质勘查项目的科技攻关。开展赣中(碰撞混杂)坳陷带断裂-岩浆岩地质特征与矿产研究、重要成矿远景区矿产区划和资源潜力预测、萍乐坳陷带推覆体下找煤等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技术的自主创新,提高重要矿产的攻深找盲理论研究和勘查技术工艺水平。研究开发推广低品位、难选冶矿石及提高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和回收的新技术、新工艺。继续实施数字江西工程和“金土工程”,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广泛利用3S现代信息技术。完善1∶50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重砂以及矿产勘查等数据库系统。加快分析测试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改善和更新地勘队伍的技术装备。
(二十五)重视地质教育。积极发展地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招生、师资、教学硬件等方面加强我省地质高校建设。在年度高校招生计划中,要适当增加我省地质类院校专业的招生计划指标,保持合理的地质类学生招生规模。支持地质类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和共建。奖学金和资助贫困生政策进一步向地质类学生倾斜,鼓励学生报考地质类专业并自愿到地质勘查第一线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地球科学、资源环境、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知识。
(二十六)加快地质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地质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和管理体制。以重大地质勘查和科技攻关项目为依托,重点培养开发科技领军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改善野外地质人员工作条件,对野外地质工作人员继续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等政策。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采项目收益分配的新机制,为稳定和引进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环境。
(二十七)提升矿业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重要矿产资源产业的技术引进、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对能够引进的国内外先进深加工技术工艺,要在大力引进的基础上,积极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重点开展铜、钨、稀土、有机硅、多晶硅、陶瓷等产业精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工艺的研发,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矿产资源技术创新体系。引导省内高等院校适应矿产资源深度加工技术工艺的要求,积极调整和设置相关专业、学科,有针对性地培养矿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
五、制定政策,优化矿业经济发展环境
(二十八)投资管理政策。鼓励发展、重点引进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矿产资源深加工项目,对矿产资源输出型、粗放利用型项目要严格限制、逐步淘汰。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规划导向的矿产资源深加工项目,各级投资主管部门要按照权限优先核准或备案。项目前期推进及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省发改委优先列入全省重大项目调度会议协调解决。对符合条件的矿产资源深加工项目,由省发改委、省经贸委在各自的省基建投资和技改贷款贴息资金中,分别优先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