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在认真落实省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的同时,还根据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了本辖区的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各地共关闭、取缔重污染企业和生产线798家(条),对1139家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或停产治理。
2.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各市均已编制完成“十一五”期间辖区内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年度治理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2006年应完成清洁生产任务的58家企业中,已完成任务的54家,占应完成任务的93.1%。其余4家企业中,商丘福源集团、周口西华县奕青化工公司审核工作正在进行,洛阳明珠热电公司停产未开展审核,周口龙达发电有限公司未开展审核。
3.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各市普遍加大了工作力度,按期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而逾期未淘汰的生产能力和工艺。全省共关闭219条(其中包括重点区域内79条)窑径3米以下的普通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
4.严格控制新污染
各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建设项目。2006年,全省共对374家各类工业园区、集聚区内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理,依法查处了188个化工石化类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依法停建了两批37个违法违规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同时,积极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全省共完成规划环评20个。
5.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
2006年,全省69个计划竣工的县(市)污水处理项目中,有59个项目已投入试运行或即将投入试运行。商城、息县、范县3个污水处理厂进入单机调试阶段;清丰、南乐2个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卫辉、封丘、延津、长垣、滑县5个污水处理厂厂区主体工程仍未完工。28个计划开工项目厂区主体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
6.加快城镇垃圾处理厂、省辖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
按照省政府到2007年度所有市、县都要建有垃圾处理场的要求,全省还需新建90个垃圾处理项目,其中省辖市7个,县级83个。目前,项目建设均在进行中。
2006年,全省除济源市外的17个省辖市均应建成投运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已建成运转的有郑州、洛阳、南阳3市;三门峡、商丘、信阳、驻马店4市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正在审批;其他各市正在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