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打好薄弱环节攻坚战。重点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4项薄弱指标,确保全部达标。千方百计,综合施策,保证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建成一批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和廉租房,着力提高城镇居民住房面积;在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改善居民消费结构,着力提高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比重。加大水、气、声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固城湖、石臼湖、秦淮新河、滁河、城南河等重点断面,年底前要确保达到水功能区划类别要求。同时,对已达标指标逐个分析排队,对照目标要求,进行“补短、补弱、补软”;对容易波动的指标要密切关注,采取强力持久的措施,保证指标稳定。
16、健全小康指标监测制度。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恪守求真务实原则,完善市和郊县全面小康季度统计监测制度,客观反映全面小康进程。市各有关部门要对本部门负责监测的全面小康指标数据的收集、评审、上报及数据质量认真负责,建立本部门数据评审规范,切实做好省、市、区(县)之间的数据确认、衔接工作。
17、提高人民群众认可度。小康社会最终是否实现,必须要由群众认可,满意度达到60%以上。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为民办实事,切实为群众生产生活排忧解难。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作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限期解决群众强烈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坚决杜绝在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环境污染等方面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建设和谐镇村、和谐社区、和谐家园为抓手,不断提高和谐南京建设水平,强化社会和谐度。广泛开展入户宣传,全面走访城乡居民家庭,调查摸底居民生活状况,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身边发生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普通百姓对小康社会认识从“与己无关”、“知之甚少”到认同认可、参与共建,为省级民意调查奠定基础。
五、落实责任,强化推进,切实加强全面达小康工作的组织领导
18、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指标监测、郊县推进、宣传工作、督查考核五个组和一个办公室。综合协调组负责掌握面上情况,制定针对措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指标监测组负责全市和郊县全面小康指标统计数据监测。郊县推进组负责按时序目标进度要求,指导推进郊县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宣传工作组负责在城乡开展全面小康系列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督查考核组负责检查、督促全市各部门、各区县全面达小康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并作为对单位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办公室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工作小组要依托牵头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定责任、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切实履行好职责。各郊县也要参照市里的做法,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将工作和责任延伸覆盖到镇街、村,落实到具体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