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把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第一工程,今年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万亩,扶持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深度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重视发展苗木林果业、特色蔬菜业、健康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大力发展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认真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出台《南京市动物计划免疫条例》,建立完善农产品信息化管理、质量定期公布、IC卡管理和标识管理等制度,运用综合手段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今年力争新增国家级名牌农产品1个、省级名牌5个、市级名牌10个。持续实施“三项更新”工程,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建设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拓展农村新型流通业态,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今年新建改造连锁农家店350个。继续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税负,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认真贯彻《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大对运作规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按照“以需定培,长短结合,就地转移与输出转移培训并重,职前与职中、职后培训并举”的工作思路,实行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专业品牌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就业一体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
8、加快推进郊县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工业第一方略,把郊县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持续增加有效投入,推动郊县工业经济好中求快、优中求进,促进郊县工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由“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转变。调轻调高调优产业结构,在坚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物流、科技、金融、商务、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郊县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功能集成、资源集约,形成各自发展特色,着力做强省级开发区,提升市级重点集中区,优化镇街配套协作区。搭建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法律咨询、技术支持、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服务平台,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2007年,郊县工业投入要占全市工业投入的70%以上,郊县工业增加值占郊县地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