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1.品牌带动原则。坚持突出发展品牌农业,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坚持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壮大涉农工业,建设特色科技示范县、乡镇与特色科技产业;坚持突出发展高技术农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信息化。
  2.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培育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科技龙头企业),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建成区域性农产品集散地,培育大宗农产品用户,拉动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坚持标准化带动,推动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3.注重人才和自主创新的原则。坚持培养高技术人才与培育新型农民并重,既要培养和引进能够领军的农业科学家,打造科技创新团队,又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坚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并重,既要狠抓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又要狠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坚持因地制宜和突出重点并重,优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的关键和共性技术支撑问题。
  (三)发展目标。以构筑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实施六大科技支撑工程,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系统,支撑和引领传统农村经济向城乡统筹、工农联动、城乡联动转变;获得一批重要创新性科技成果,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等高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普遍应用,争取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研发中心和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县、乡镇,培育一批知名农业科技品牌和知名科技龙头企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
  三、突出重点,实施六大科技支撑工程
  (一)实施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继续加大对农业良种工程的科技投入,并用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金。加强对课题组的绩效考核,引入竞争机制,培育青年育种学术带头人。组建专家组,负责对农业良种工程课题的考核及研究发展战略的制订等。以提升农业良种、良法产业化源头创新能力为中心,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为手段,以大宗优势农业优良品种培育为重点,加快由传统育种为主向传统育种与高技术育种并重,并逐步实现以高技术育种为主的转变,由引进和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育种转变,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
  (二)实施农副产品加工群品牌建设工程。按照区域优势,扶持临淄蔬菜、食用菌,桓台粮食、特色土产,张店乳业,高青畜牧,周村花卉,淄川林果,博山反季节蔬菜,沂源中药材等10个农业特色创新工程项目,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打造“一县(区)一业一特色”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突出的发展新格局。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加快农业科技品牌化建设,支持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注册集体商标,支持农产品及涉农产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以科技龙头企业为主体,积极推进农产品科技品牌产业化经营,建立品牌产品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促进品牌农产品安全流通和建立国际化绿色通道。(三)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由市科技局、农业局牵头,联合市教育、财政、水利与渔业、林业、农机、畜牧等若干部门研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集中整合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农科院、淄博林科所、淄博科技情报所等市内优势科技资源,借助中国淄博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所形成的外部优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教学与科研结合,突出科研重点、特色和品牌,科研单位和大企业联合,选择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及新农村建设中急需的重点项目组织科技攻关。支持综合性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增强学科交叉能力。加强全市共享农业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在主导产业和优势领域继续鼓励争创和完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物改良中心。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及各级农业信息平台,推广农业新技术。搭建知识进村入户的信息平台,把用户终端拓展到农民家庭。在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县建设全省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共享和服务平台,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信息联盟和信息共享服务机制,开展农村科技成果信息的标准化收集、数字化表达及整合加工、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开展基于ASP(应用服务提供)模式的农村商业系统支撑技术研究,设计支撑农村便利店的技术方案,开发相关技术平台和软件产品,解决农村商业系统规模小、品种多、进货渠道复杂等问题。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建成一批科技信息村村通达标示范村庄。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