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2007年粮食生产的通知
(渝办发〔2007〕31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去年我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全市粮食产量有所下降。由于前几年我市粮食生产基本保持了稳定增长水平,粮食安全有较好的基础,一年减产还不会强烈冲击粮食市场供应,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促进粮食恢复性发展,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的局面将会受到影响。因此,各区县(自治县、市)、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深入分析粮食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严格落实促进粮食发展的政策措施,广泛动员,扎实推进,确保200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750万亩,粮食总产量恢复到1150万吨。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切实抓好2007年粮食生产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切实采取防灾避灾抗灾综合措施。坚持抗灾夺丰收思想不动摇,有针对性地采取以旱、以多、以早、以水、以科技制灾的“五制”措施。要抓好塘、库、堰和稻田的引水、提水、蓄水工作,抓紧修复水毁工程,搞好抗旱灌溉设备的维修、配套。要广泛发动群众修建各种抗旱设施,多引水、多提水、多拦水、多蓄水,尽可能增加春播春栽水源。要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和当地实际适时早栽,抓住晴好天气特别是“冷尾暖头”早播早育苗,大力推广地膜保温育苗栽培等技术措施,育足育壮大春“四苗”。要加强大春作物育秧育苗的田间管理,作好保温防寒和秧田管理的物资和技术准备,减少低温冻害造成烂种死苗。
二、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各地要以“百万工程”为抓手,以特色重点乡镇建设为主线,以重点发展优质水稻、甘薯、马铃薯、油菜等为内容,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在重点区域建设特色粮油生产基地,培育种粮大户,扶持龙头企业,做好产销衔接,加强特色粮油产品开发与品牌建设。要大力发展经营性基层农技服务组织,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营销联合体,以产业化促进粮油生产效益提高。
三、狠抓重大技术集成与推广。要大力宣传主导品种和主导技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并以公告、科技书籍、挂图、光盘和现场观摩等方式加以推介发布。要大力推广优质专用、抗逆性强的良种,抓好作物、品种区域布局,努力引导优势农产品集中到优势产区,把主要品种布局到适宜的区域。要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免耕技术、增窝增苗技术、无盘抛秧新技术、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活动,完善以农业专家为源头、技术人员为纽带、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的技术到户率和到田率,着力培育科技大户,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创新和中试熟化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