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抓重点作物。要高度重视稻谷生产,通过适度恢复双季稻,合理引导粮经轮作,加快水毁耕地的复垦,鼓励撂荒地复垦种植,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提高粮食效益等多种途径,鼓励农民种植水稻特别是优质稻,力争使全省稻谷面积达到1370万亩。
要利用农业部建设南方马铃薯优势产业带的契机,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我省马铃薯生产的新发展。要根据我厅制订下发的《关于加快甘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因地制宜,认真组织实施,力争全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比上年扩大10万亩。闽东南沿海平原冬种马铃薯已进入“团棵”结薯期,要强化水肥管理,强化病虫害防治;闽东北、闽中山区的传统马铃薯主产区,要采取覆盖保温等措施,确保齐苗壮苗。要注意引进新品种,改善品种结构,扩大推广高产、抗病、优质、专用型品种,扩大脱毒低代种薯的应用面积。要大力推广马铃薯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力争全省马铃薯单产提高5%以上。
要通过水旱轮作,复垦地利用,边杂地种植,幼龄果茶园套种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扩大甘薯种植面积。要将推广甘薯脱毒苗作为提高单产和改良品质的重要途径,因势利导,趁势而进,扩大推广,力争使全省甘薯脱毒苗应用面积比上年扩大50万亩,亩产比非脱毒的提高15%。要推广良种壮苗,扩大夏秋甘薯提前套种面积,插足基本苗,增施磷钾肥,强化病虫害防治,适当延迟收获,促进全省甘薯产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三)抓重点技术。各地要在认真落实生产计划,千方百计扩种多种的基础上,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经济效益上来。一要加大超级稻的示范推广力度。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加大宣传力度,抓好计划落实,做好技术服务,力争全省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350万亩,其中:福州市30.5万亩,泉州市34万亩,莆田市18.5万亩,漳州市25.5万亩,龙岩市55万亩,三明市77.5万亩,宁德市38.5万亩,南平市70.5万亩。要选择推广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D优527、Ⅱ优明86、准两优527、两优培九二、甬优6号、D优202及我省推荐的特优627、Ⅱ优航2号、D奇宝优527、Ⅱ优1273等优良品种;选择中低海拔、土壤肥力中上、非稻瘟病区或稻瘟病轻发区推广超级稻,尤其是要注意引导和推广烟-稻、菜-稻、豆(枝豆)-稻等水旱轮作模式;要认真落实种子消毒,精量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测土配方科学施肥,间歇灌溉湿润栽培,强化测报防治控制病虫危害等措施,力争超级稻获得高产。二要努力提高再生稻成功率和单产。山区中低海拔温光资源种一季稻有余,种双季稻不足的地区以及近年来“退双改单”面积较大的地区,要把发展再生稻作为稳粮增粮的重要途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全省再生稻成功面积达73万亩,再生季单产达250公斤。南平、三明、龙岩、宁德、福州等5个设区市,适宜培植再生稻的稻田面积大,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落实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插足基本苗、两次烤搁田、施足促芽肥、十黄收割头季稻、高留稻桩、防控稻飞虱、纹枯病等配套技术,千方百计提高再生稻成功率和单产。三要扩大示范推广免耕栽培技术。侧重抓好水稻免耕抛秧和马铃薯免耕下种,稻草覆盖分次培土技术的示范推广,力争全省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每亩节约成本20%左右。水稻免耕抛秧的,要选择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要认真做好稻桩稻草的腐烂处理和杂草的防除;适当增加抛栽基本苗,以确保高产所需的合理群体;要浅灌勤灌、多露轻晒、壮秆促根。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每亩需干稻草700~800公斤,应选择在非蘑菇(草菇)主要生产区示范推广;前作是水稻的,应采取齐泥割稻。同时,要做好种薯消毒催芽,稻草均匀密盖,泥土点压,防寒防冻,湿润灌溉,增施钾肥,防治地老虎、晚疫病的配套措施的落实,提高马铃薯单产和质量。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