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响应国务院号召,建设节约型社会。各级、各单位审计机构应围绕着节约型校园的建设,针对降低教育成本,合理科学利用教育资源,节约水、电、煤、油,控制招待费支出,杜绝损失浪费,反对脱离实际的铺张等内容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
6、进一步加强对教材、图书采购工作的监督。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各类高等学校教材图书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湘教办发[2006]7号)明确指出,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杜绝索取回扣,明示折扣必须全部入账,为学生代购的图书、教材产生的收益,应让利于学生。各高等学校和市县教育审计机构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思想,将此项工作列为重点,通过完善制度,以确保教育系统杜绝因教材和图书采购而发生的违法、违纪现象。
三、从业务入手,以效益为目标,抓好全面审计工作
7、加强对学校财务风险的监管。当前,不少学校扩大规模、举债建设,债务沉重的问题严重,学校财务风险的日益增长和逐步显现,这将成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隐患。各教育审计机构应将学校财务风险作为重要审计对象,一是要掌握债务数额及动态的增减变化情况;二是要查清贷款和借款的使用去向;三是要分析债务成本和学校债务的承受能力。通过审计,应向各级领导报告审计结果,明确债务的领导责任,督促学校制定还款计划,对使用借贷款中暴露出的问题,应予纠正和查处。
8、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要从制度的完善、制度的执行和制度的效果几方面入手,既要审计财务控制制度,也要审计业务控制制度,以从源头上改善内部控制,促进各单位科学规范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9、积极开展经常性审计工作。各级审计机构在安排审计项目时,要从微观中看到宏观意义,从业务中看到政治意义。要继续开展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基建和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费审计,防止和杜绝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教育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10、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落实执证上岗,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培养审计工作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要提高审计机构负责人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加强“文明审计”,以确保审计工作职责的落实和审计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