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进一步做好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服务。加强省级保健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干部保健工作能力和水平。做好重要来宾和重大会议、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
五、突出特色和优势,加强中医药工作
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着力抓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实施“示范中医医院”、“重点中医专科”、“重点中医急诊科”建设项目,打造一批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名院、名科”。切实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继续做好优秀中医临床骨干人才和农村与社区中医药适用人才培养教育工作,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着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名中医”。努力推进中医药继承发展与科技创新,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等病毒性传染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提高其临床疗效。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适用技术推广。加强与国内国际间的交流,鼓励各级中医药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医疗、科技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十一五”期间有关中医药的建设项目。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积极筹备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
六、规范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坚持医院社会福利的公益性质,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牢记医院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巩固医院管理成果,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引导医院转变发展思路,端正服务理念,从片面注重外延发展和硬件建设,转移到充实内涵,加强医院思想道德建设、人员素质建设、文化建设和学科建设上来。加强公立医院规划建设管理,控制医院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防止公立医院盲目扩大建设规模、超豪华装修、负债建设。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严格对大型医用设备、器官移植技术、介入技术、人工关节等高新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对医疗机构从事高新技术服务要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禁止无证执业或超范围执业。严格医疗服务规范,实施临床流程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重视并督促、指导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改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规范医院收支管理,纠正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科室效益直接挂钩的做法,开展医药收入分开、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重点抓好医疗服务收费的公开,向社会公布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药品及医用耗材价格等信息,严格执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和费用查询制度。继续办好惠民医院或惠民病房,为困难居民提供低价、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优化医疗执业环境,配合宣传、公安等有关部门,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坚决打击破坏医院秩序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正当权益,努力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加大医院院长管理责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