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二00七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二类麦田的群体一般为每亩50-60万,属于弱苗和壮苗之间的过渡类型。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提高冬春分蘖的成穗率。
  1.及早划锄,保墒、增温、促早返青,早发根,转壮苗。
  2.起身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较高,群体55-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以后、拔节以前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群体50-55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公斤。
  四、三类麦田管理措施
  三类麦田一般每亩群体小于50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
  1.及早划锄。划锄有保墒、增温的作用,对晚茬麦田促苗早发有重要意义。
  2.适时追肥浇水。晚茬麦只要墒情尚可,应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延缓麦苗生长发育。一般应在返青期追肥,使肥效作用于分蘖高峰前,以便增加春季分蘖 ,巩固冬前分蘖,增加亩穗数。肥水管理上应注意:(1)晚播弱苗群体40万左右的麦田,春季追肥应分为两次:第一次,于返青中期,5厘米地温5℃左右时开始,施用追肥量50%的氮素化肥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同时浇水,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剩余的50%化肥待拔节后期追施,促进小麦发育,提高穗粒数。(2)对于播种时已增加播量,群体接近50万的麦田,一般在起身期追肥浇水。一般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3)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弱苗麦田,应在早春镇压划锄、顶凌耙耱的基础上,在土壤返浆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素化肥,以利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铵。
  五、搞好测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春季是各种病虫草害多发的季节。各地一定要搞好测报工作,及早备好药剂、药械,实行综合防治。
  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可每亩用20%粉锈宁乳剂50克,或15%可湿性粉剂75克,对水60-70公斤,在发病始期喷雾防治;对小麦全蚀病,可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10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克,对水50-80公斤,在小麦起身期至拔节期顺垄喷浇;对纹枯病,可在小麦拔节初期每亩用5%的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对水50-70公斤,喷浇于小麦茎基部。防治麦蚜,可每亩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6克,对水50-60公斤喷雾。防止麦蜘蛛,可每亩用40%氧化乐果25毫升,或20%三氯杀螨醇每亩50毫升,对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可兼治灰飞虱,预防丛矮病。此外,还应注意加强对小麦黄矮病、丛矮病、麦叶蜂和地下害虫的防治。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