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优化组织管理。企业要根据产品、市场、规模等内外部因素变化的客观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适时进行管理组织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减少管理层级,科学设置管理架构。要改变传统直线职能制的单一组织形式,积极探索采用事业部制、矩阵制等组织形式。要学习借鉴软性管理、授权型管理模式,授予员工更多的权利和决策自由度,减少硬性监督,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促使管理组织结构由传统金字塔式的权力型结构向扁平化结构、团队式管理的运作模式转变。企业要积极运用战略联盟、虚拟企业、供应链管理等组织形式,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八)注重战略管理。企业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市场以及所依赖的各种资源和战略要素等方面的情况,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市场定位、战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进行总体规划,制定出最佳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突出主业发展、核心业务能力培育和整体优势发挥。要从面向计划的传统管理到面向市场的战略管理转变,把发展目标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目标向追求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转变,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措施,制定详细的监管考评体系和可量化的管理制度,确保战略目标的顺利执行和全面实现。
(九)推行人本管理。要适应人力资本作为企业主导资本这一新的现实要求,以人力资本为主体,探索管理方式由监控型转向授权型,授予人力资本更多自主管理权,使企业真正成为人的集合体。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企业的主角,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通过激励人、鼓励人,以感情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从执行者转向管理者和决策者,为实现企业的共同战略目标而自觉强化自我管理。要把企业发展规划与员工发展计划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员工的各种利益与需求,促进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实现双赢目标。坚决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工资收入应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
(十)健全质量管理。健全企业质量管理机制,实行严格的质量否决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标准化和计量检定工作,按照相关标准,认真组织生产,并在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加强监督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生产销售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许可证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合格。要根据行业特点,积极开展相关质量体系认证,为产品开拓和占领国内国际市场创造条件。要组织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名牌产品,努力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质量总监。
(十一)提升营销管理。注重营销队伍和营销网络体系建设,树立整体营销理念,建立统一的营销平台。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集中统一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机构,形成整体营销能力,适应消费群体、消费模式、消费喜好的变化,不断完善营销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引导消费取向,最大限度地延伸产品价值链。要注重客户尤其是大客户的关系管理,区别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群,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营销策略。坚持信誉至上,不断提高客户对企业及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同度。要把营销管理与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新营销手段,提升企业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