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要依托生活园区开展深入细致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为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把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素质拓展等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渗透进生活园区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8.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团组织的引领示范作用。高校要着力发挥学生党组织在生活园区各项工作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体现学生党员在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学生党支部要在生活园区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充分体现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在生活园区中创新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9.加强行为指导,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高校要在生活园区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学习与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培养公民道德意识,促进学生实现知行统一。要结合生活园区教育管理工作要求,引导学生从内务卫生、生活自理、礼仪规范等身边事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公民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风范和形象。
10.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高校要把生活园区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明确生活园区文化建设的特色与重点,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使生活园区校园文化的内涵更深刻、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对生活园区的总体布局、建筑外观风格与内部格局、文化活动场所、公共交流空间等建设要有整体规划,体现文化建设和环境育人的要求。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在生活园区中广泛开展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等文化活动。要积极加强生活园区网络文化建设,净化、优化和美化生活园区网络环境,使网络成为生活园区文化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要构建生活园区和谐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生活园区文化氛围。要加强生活园区与周边社区的互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先进文化的辐射作用。
11.完善生活服务,增强学生对生活园区的归属感。高校要进一步改善生活设施,完善生活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提升生活园区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在管理和服务中,标准要公开、收费要公示、服务要规范、反应要及时,努力实现生活园区管理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要以亲切的服务态度、便利的硬件设施、优美的生活环境、高雅的文化氛围,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温馨的服务,增强学生对生活园区的归属感。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