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传统美德。强化社会的老龄意识、敬老意识,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积极倡导家庭自我照顾的养老方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家庭成员在养老方面的义务与责任,使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照顾问题在家庭得到较好解决。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敬老教育,并在全社会公开评选“孝心敬老家庭”,表彰奖励孝敬老人的家庭和个人,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6、充分发挥老龄工作平台的合力作用。进一步形成党政主导、社区搭台、社会参与、全民关心的工作机制;通过整合资源,调动社会,形成各方协调配合、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通过政策引导、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调动社会资本和公益组织参与老龄工作。
(四)巩固、优化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加快推进拥军优属工作的法制化、社会化进程。充分发挥双拥工作平台作用,促进军政团结,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落实和完善优抚政策。落实《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根据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探索建立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的长效机制。及时足额兑现义务兵及其家属优待金;研究制定重点优抚对象承租、购买住房优先优惠办法,不断提高优抚对象生活质量。改扩建龙华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推进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改革。构建高效服务体系,倡导树立正确择业观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逐步建立以技能培训为基础,以就业服务为支撑,以自主择业为方向的城乡一体化的退役士兵市场化安置保障机制。鼓励农村退役士兵投身新郊区新农村建设。
3、深化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服务管理。以实现军队干部当年退休、次年审定、第三年安置的“良性循环”为目标,积极完成接收安置任务,科学合理设置或调整服务管理机构。以落实政治和生活待遇为基础,围绕“六个老有”,搞好各项服务管理,努力构建安置常态化、保障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军休工作新格局。
4、深化发展新时期双拥工作。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目标,以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重点,完善政策体系,拓展工作内容,开展十万(人次)领导干部“军营一日活动”,百万(人次)市民看军营,千万(人次)青少年参加国防教育活动;推进军供站(南站分站)建设;规范创建双拥模范先进活动方式,健全运行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五)深化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按照“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的要求,以“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基层有活力”为检验标准,全面深化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完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完善居(村)民自治机制,扩大基层民主。建立健全社区建设工作平台,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社会需求。
1、完善社区服务。围绕社区就业、救助、卫生、人口计生、安全、文化、教育、体育、老年、环境、商业等重点服务领域,逐步构建起完备的服务体系,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大力推进各街道(乡镇)“三个中心”建设,逐步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社区公共服务的功能。建立上海市生活求助服务热线,逐步整合社会、市场各类资源,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生活服务。
2、深化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加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保障居委会的办公场地、活动场所、工作经费。推进居委会公共服务设施改造,中心城区居委会办公及综合活动用房建筑面积逐步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完善社区民主自治和民主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居委会直选比例。加强居民会议制度、“三会制度”及居委会工作评议、居务公开等各项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居民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工作。建立完善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委员会等民主组织形式和社区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社区建设考核和评议机制,加强对街道办事处建设的指导。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和谐社区示范创建率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