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预警响应措施
1.Ⅰ级预警响应措施
(1)电网生产运行措施
提前做好事故预想并采取应对措施,重点对Ⅰ级区域设备运行情况加强巡视,加强红外测温和红外成像测试工作,进行可靠性指标的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突发性、典型性和苗头性问题,并研究提出对策和措施。密切监视Ⅰ级区域电网潮流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电网建设改造措施
区域内已批复的电网建设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加快进度,争取通过一批新建和扩建项目的实施,保证区域内的主变容量和线路输送容量具备一定的裕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尽量避免工程受阻,确保项目顺利投产。
(3)电网用电管理措施
编制超载变压器、供电线路表,列出预警供电范围。对预警区域内的用户实行有序用电,落实错峰、避峰用电措施,平衡负荷曲线。预警区域内的非连续性生产企业在早峰时段(8:00-11:00),实行错峰用电,错峰负荷要求削减最大负荷10%。连续性生产企业控制早峰时段(8:00-11:00)的用电负荷,要求削减平均负荷10%。高能耗企业生产调整到低谷时段(当天22:00-次日8:00)用电。暂不停止预警范围内的业扩报装业务,但新上的用户要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负荷做好有序用电。加强预警区域内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Ⅱ级预警响应措施
(1)电网生产运行措施
①提前做好事故预想并采取应对措施,重点对Ⅱ级区域设备运行情况加强巡视,加强红外测温和红外成像测试工作,密切监视Ⅱ级区域电网潮流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Ⅱ级区域向Ⅲ级预警升级。
②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将预警区域内输变电设备的计划检修安排在非高峰时段进行。
③进一步加大设备改造力度,提高设备可靠性。
④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合理安排区域内地方电厂的发电出力和检修计划,充分发挥顶峰发电作用。
⑤积极采用调度自动化、变电所自动化、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低压、低频减载)以及输电网、配电网的实时地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调度管理系统等先进适用的自动化技术,提高电网快速调整、隔离故障、处理事故能力,防止事故扩大。
⑥完善处理各类事故的应急预案,加强事故演练,建立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电网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体系,有效应对安全风险,加强事故防范。
(2)电网建设改造措施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