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业标准化基地(龙头企业)要从本地资源优势出发,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增施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行节水灌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畜牧业养殖小区污染问题。开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产品链。
(三)循环经济型社会
1.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逐步建立完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资源化水平。加强城市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企业的发展,提高社会再生资源利用率。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沼气综合利用等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村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率。
2.大力发展节能建筑。按照“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保型)标准,积极推进国家级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加强太阳能、浅层地热等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利用。认真做好节能建筑工程示范,严格执行城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率要达到50%。2007年底前,要过渡到全面、严格实施节能65%的设计标准。
3.构建城市水循环。完善城市污水处理、雨水集蓄和中水回用工程,逐步扩大中水在城市景观用水、都市农业花卉苗木灌溉、市政环卫、洗车和工业冷却用水中的使用比例。积极开展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适时启动污泥处置工程建设。
4.实行政府绿色采购。财政等部门要抓紧制定并定期发布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等产品(设备)政府采购目录。列入采购目录的产品或设备,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推行“无纸化办公”和废旧电脑等电子电器产品集中回收处理,建立办公用品回收系统,及时回收处理报废的办公用品。
5.鼓励绿色消费。积极培育绿色市场体系,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严格控制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和包装废物的产生,抵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鼓励使用再生产品、绿色产品、效能标识产品、节能节水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
(四)资源综合利用
1.强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作好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加快推进矿产型企业装备技术改造。重点研究低品位矿、尾矿、共生矿、伴生矿利用的综合开发,支持重点采矿企业和冶炼加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工艺,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加强资源开采过程中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重点做好煤层气、煤矸石、煤泥及其他稀贵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