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0年,形成以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相结合的旅游交通网络,连接景区的旅游公路和景区道路得到全面改善,重点景区景点的供电、供水、供气、通信、标识系统、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基本完成主要旅游区、旅游公路的生态环境建设;建成一批与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相适应的配套设施;主要景区景点全部建成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在市区、公园和旅游区(点)规划建成一批布局合理、清洁卫生、生态环保的旅游厕所;全面改善旅游交通运输服务条件,规划建设贵阳旅游客运中心车场和一批旅游区车站,旅游列车及旅游客车全部改为高档空调车辆;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完善提高贵阳旅游信息中心,力争建成各区、县(市)的旅游信息中心和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建立覆盖全市及城市经济圈的贵阳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有效的电子商务服务,全部旅游景区景点实现有线和移动通信的全面覆盖,星级酒店客房配备有为旅客服务的宽带通信服务;基本建立起现代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在中心城区和主要旅游区建成一批星级旅游接待设施,全市住宿接待客房总数达到6万间以上,其中星级宾馆客房数达到23000间以上;文化娱乐、旅游购物、休闲康体、特色餐饮等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一)加强旅游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
“十一五”期间贵阳市旅游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成公路、铁路、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结构布局合理、通过能力可满足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旅游交通运输网络。
1、城市交通。2010年,全市人均拥有城市道路的面积力争达到8平方米,城市道路长度达到1400公里。公共交通公交客运量达到7亿人次,公交车辆达到2920辆,运营线路125条左右;出租车达到4000辆,年客运量达3亿人次;旅游车辆达到1500辆。城市社会停车场用地总面积达人均0.8-1.0平方米。城市道路的建设要遵循“合理布设道路网,辟通主次干路两侧次干路、支路,分流交通流,使城市交通既畅通又可达”、“交通环境并重”的原则,提高道路网络密度,明确道路网络的功能。加大老城区的道路改造力度,形成完整的城区中心环线系统,加强市中心区与近郊各片区的连接线建设。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为城市客运体系主干骨架、以公交汽车为辅助的公交网络。
2、公路。进一步完善以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为主干的旅游公路运输网络,重点规划建成一批高速公路、二级公路和连接旅游区的旅游公路,规划建设的贵穗高速公路,对打通我省至珠江三角洲的旅游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切实做好前期工作。加快形成城市道路“半小时经济圈”和县乡公路“一小时经济圈”,全面改善旅游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到2010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市级重要旅游区全部实现二级公路以上连接,其他景区实现三级以上公路连接;全面完成市域内旅游公路路标、路牌建设;建设贵阳旅游客运中心车场和一批旅游区车站,力争开行20条以上旅游客运专线;按照合理布局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多功能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完成乡镇客运站建设,乡镇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