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产业大县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全面推进宁南山区草畜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化政府引导、市场带动、科技支撑、企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集成政策、资金、技术资源向特色优势产业及其产业大县聚集,充分发挥政策对产业大县建设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大支农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力度,积极创新和完善项目扶持的机制和方法,不断强化民办公助和以奖代补等扶持措施的激励作用。进一步优化改善产业大县投资环境,引导和鼓励社会、企业资本参与特色优势产业及其产业大县的建设。积极协调、引导、督促有关金融部门制定并实行有利于产业大县建设的金融政策和措施,拓宽投融资渠道。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继续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振兴工程”,培育一批强势龙头企业和国内外知名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鼓励和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改进生产、保鲜、贮存、加工、包装等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进资本联合,做大做强企业和产业规模;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基地或农户建立紧密利益关系,积极参与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延长产业链条;支持西甜瓜、蔬菜、淡水鱼等鲜活农产品龙头企业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市场经营主体与农户实现有效对接;继续完善鼓励措施,引导龙头企业采用国内国际标准,实施品牌战略,力争到“十一五”末培育出5个至1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3个至5个产值超过10亿元的强势龙头企业或集团。
(四)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推进社会化服务。紧紧围绕产业大县建设,大力创新产业大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制和机制,加快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合作制服务机制,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服务社会化进程。按照特色优势产业优质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的要求,狠抓关键扶持环节的科技含量及其扶持方法的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熟化、转化应用能力。加强节水高效农业、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动植物良种繁育、牛羊规范化舍饲养殖和饲草料高效利用、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无公害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加快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优势产业技术体系。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加强特色优势产业科技入户能力建设,不断创新科技入户机制和办法,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到田到舍,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不断提高技术推广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与区内外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解决产业大县建设中存在的技术“瓶颈”,促进产业大县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