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红枣产业
1、产业大县布局及其建设目标。围绕灵·宁·红·同·海红枣产业带,重点建设灵武市、同心县、中卫城区、中宁县4 个产业大县,到2010年产业大县红枣栽培面积达到53万亩,产业集中度达到67%。
2、建设重点。基地环节:加快苗圃和枣园建设,扩大种植规模,推广枣瓜间作,实行无公害生产,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技术环节:加强灵武长红枣、中宁和同心圆枣优良品系和保鲜贮藏技术开发,建立完善标准化栽培及管理技术规程;市场流通环节:加强流通服务组织建设,改善保鲜贮藏和运输条件,实行产品分级包装,培育品牌,开拓区外市场。
(十一)农作物制种
1、产业大县布局及其建设目标。重点在青铜峡、惠农、平罗等玉米、瓜菜制种重点产区和南部山区马铃薯产业大县培育发展外向型玉米、瓜菜和马铃薯制(繁)种产业,力争到2010年,建设玉米制种基地20万亩、瓜菜制种基地5万亩,马铃薯繁种基地30万亩。
2、建设重点。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改善种植、收获、制干、包衣、贮藏等设施设备条件,建立完善繁制种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强化种子质量检验检测管理。
(十二)地方特色产业
在加快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大县建设的同时,按照“统筹协调,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全面提升”的原则,适度兼顾具有一定规模和区位优势且在县域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的地方特色产业,如:宁南山区的小杂粮和油料、环六盘山和中部干旱带的中药材、高酸苹果、仁用杏、中卫禽蛋、中部干旱带滩鸡以及瘦肉型猪基地等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其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生产、产业化经营等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关键环节,促进其与主导产业协调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更好的发挥互补作用。
三、建设产业大县的主要措施
(一)更新发展理念,努力开创产业大县建设新局面。建设产业大县是我区推进新一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目标管理,建立齐抓共管和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扎实高效地推进产业大县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产业大县建设工作全局,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小打小闹、小家小业”的小农经济思想,不断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强化发展措施,把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先进物质装备和生产技术等要素导入特色优势产业大县建设中,开创产业大县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