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优质粮食产业
1、产业大县布局及其建设目标。围绕优质粮食产业带,重点建设引黄灌区粮食主产县,确保优质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
2、建设重点。基地环节:推进机种机收,优化耕作制度,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地力建设,推广节水种植技术;技术环节:加快新品种选育、引进和地方良种提纯复壮,优化品种结构,推广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加工环节:推进优质品种与加工企业的对接,实行优质优价,强化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七)淡水渔业
1、产业大县布局及其建设目标。围绕沿黄河生态淡水鱼产业带,重点建设贺兰县、平罗县、青铜峡市、中卫城区、大武口区5个产业大县。到2010年产业大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2万亩,增长1.8倍,产品集中度达到84%。
2、建设重点。基地环节:加快推进国家和自治区级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和渔业资源保护区建设,加大宜渔荒地、荒水资源综合开发和旧池塘标准化改造,加快“四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行生态养殖;技术环节:加强种苗繁育、养殖水体环境治理和技术服务,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营销环节:加强渔业合作组织建设,壮大营销龙头企业,加强区外市场营销网络建设,创建营销知名品牌,推进产业化经营。
(八)葡萄产业
1、产业大县布局及其建设目标。以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为主体,重点建设永宁县、青铜峡市、红寺堡3个产业大县,到2010年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酿酒葡萄20万亩,产业集中度达到100%。
2、建设重点。基地环节:加快新基地建设,加强低产园改造,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环节:大力开展脱毒苗木、砧木和新品种引进和繁育推广,开展优质生产技术试验示范,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应用;加工环节: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打造优质品牌,推进产业化经营。
(九)优质牧草产业
1、产业大县布局及其建设目标。围绕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草畜产业带,与肉牛肉羊产业大县相结合,建设优质牧草产业大县,到2010年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
2、建设重点。基地环节:稳步发展多年生牧草,扩大种植一年生禾草,优化牧草结构,实行多元化种植,推广机械收割和加工贮藏;技术环节:建立完善种养有机结合、高效转化利用的草畜生产模式,加快发展草畜循环经济,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双赢”目标;收割及加工服务环节:推行牧草机械收割、配送合作服务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