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主要来源包括四部分,一是国家支持,二是地方财政,三是市场化运作,四是公众自筹。由于宁夏属于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力量较为薄弱,因此项目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支持。根据相关规划依据,结合宁夏实际情况,试点阶段(2006年-2008年)所需的60.43亿元总投资中,需要国家投资38.13亿元,地方自筹和市场化运作资金22.30亿元;规划后期(2009年-2020年)所需的134.34亿元投资中,需要国家投资86.85亿元,地方自筹和市场化运作资金47.49亿元。工程和设施建设项目按照基建管理程序进行报批。
八、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效果预估
(一)节水效果显著
1、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2010年和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由现状的1608立方米降至856立方米和349立方米,耗水量由现状的829立方米降至444立方米和199立方米;农业水综合利用系数由0.38分别提高至0.45和0.5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现状的173立方米降至138立方米和98立方米,耗水量由现状的62立方米降至61立方米和53立方米。
2、宏观用水结构得到优化。2010年和2020年全区农业耗水比重由现状的93%分别降至86.4%和79.2%,工业耗水比重由现状的3.0%增长到5.8%和10.8%,生态用水比重由现状的1.1%增加到2.6%和3.1%,宏观用水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3、用耗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在上述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全部到位的前提下,2010年和2020年引水口径节水量将分别达到13.9亿立方米和30亿立方米,耗水节水量为4.7亿立方米和7.2亿立方米。从而实现在人口、城镇化、GDP等快速增长的情景下,耗水总量不突破国家目前分配的总量控制指标。
(二)区域水安全保障程度大大提高
1、实现供需基本平衡。一般年份下,2010年和2020水平年全区实现供需基本平衡。在黄河来水偏枯条件下,2010年缺水形势较现状有所缓解,缺水率约12.6%。
2、安全饮水人口比例明显提高。2010年和2020年全区农村人饮达标人口比例由现在的48%增长到75%和98%以上。
(三)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1、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2010年和2020年全区水功能区达标率由现状的35%提高到65%和95%以上。
2、基本生态需水得到满足。2010年和2020年生态补水量将达到3000万立方米和6000万立方米,城市水景观有明显改善,重点湖泊生态系统的基本生态用水基本得到保障。
3、土壤盐渍化得到改良。通过农业节水和浅层地下水开发,引黄灌区浅层地下水埋深2010年平均下降0.2m-0.4m,2020年下降0.4m-0.6m,盐渍化得到改良,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
4、深层地下水采补平衡。2010年和2020年压缩深层地下水开采量2000万立方米和4000万立方米,深层地下水实现采补平衡,水位有所恢复。
5、绿洲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稳定。灌区节水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会给绿洲生态带来一定的影响。到2020年,灌区季节性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不超过0.7m,平原绿洲生态有一定影响,但仍然维持在系统的稳定范围以内。此外,部分湖泊湿地还会进一步退化,应加强对重点湖泊湿地保护。
(四)对维持黄河生命健康贡献明显
1、利于干流水量统一调度。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正常年份2010年和2020水平年可实现年均少引黄河水量5.7亿立方米和9.4亿立方米,对黄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贡献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