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用水结构趋于合理,万元GDP用水量和耗水量达到全国同类地区先进水平。农业用水效率和单位农产品产出耗水量达到国内同类地区先进水平;工业用水效率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耗水量达到国内同类地区先进水平;服务业和生活用水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全区年耗水总量控制在41.5亿立方米以内,人饮安全得到保障,一般年份供需基本平衡,维系友好的水生态环境,初步实现人水和谐。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系统变革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系统变革,包括发展节水型生产力和节水生产力,理顺并形成节水型社会生产关系,培育与节水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规划将从以下十个方面全面建设宁夏节水型社会。
(一)水权制度建设与水市场培育
通过“有偿使用-初始分配-水权转让-调度管理”4个步骤,实现水资源所有权到使用权、使用权到使用的转化。
1、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执行现行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适时修订。同时,科学调整水资源费征收范围与征收标准,对不同水源、不同用水户和不同区域执行不同的征收标准,暂缓征收农业水资源费。
2、科学分配初始用水权。将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纳入初始水权分配的范畴,形成全口径的初始水权分配,修订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制定《宁夏初始水权管理办法》,规范初始水权分配。
3、健全水权有偿转让制度。制定《宁夏水权交易市场管理办法》等规章,建立初始水权分配管理制度,完善水权有偿转让和水权交易市场管理制度,深化引黄灌区水权有偿转让试点,开展扬黄灌区水权转换试点工作,推进水权转换总体规划实施。
4、完善水量调度与监管体系。在水权分配的框架下,科学制订水量调度预案,重点是灌溉水量调度预案,同时完善取、用、排水监控体系,加强地下水开采的计量与监管,完善用水管理制度建设,强化政府对水权有偿转让的监管,保障水权分配方案实施。
(二)管理体系建设
以体制改革为保障,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技术建设为支撑,以能力建设为依托,建立目标管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现代水资源管理体系。
1、深化水管体制改革。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涉水事务统筹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的农村水利工程投资与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工业城市供水工程管理体制;同时,建立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节水管理体制。
2、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围绕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开展大规模制度建设。主要包括:计划用水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用水计量和统计制度、节水产品认证制度以及其他配套制度。
3、完善水管理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完善基础水情信息监测设施体系,包括地表水情与旱情、地下水、水环境、盐渍化、水库和水土保持信息监测与管理等;二是完善农业、工业、生活取水、用水和排水计量体系建设;三是水管理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信息平台和专业决策与管理系统等。
4、加强规划与定额体系建设。以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为总纲,科学编制人饮、节水、水资源保护、非常规水利用、水生态修复等规划,形成完整的规划支撑体系。加紧制定农业、生态和生活用水定额标准,形成完整的定额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