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加快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实行城市教师到农村交流支教制度。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加大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特困户救济制度,积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低保列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生活保障上享有同等待遇。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农民医疗保障条件。到2006年,在全市农村全部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建设农村基层文化体育设施,扩大广播电视和电影覆盖面,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开展“文明村镇”和“文明户”活动,加强科学普及,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道路、电力、通信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电网”、“路网”、“水网”和“信息网”。加快农村66千伏高压电网改造,完成海城、台安和岫岩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完善农村供电网络。提升农村路网水平和交通运输状况,全面实现村村互通、城乡互通。实现数据光纤接入到乡镇、到村部、到学校,有线电视和电话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实施普及自来水、利用新能源和改厕工程。形成城乡联网供水格局,基本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40%以上村庄的面源污染、工业污染治理程度基本达到国家标准,高标准完成绿化村屯300个,明显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
  6、加速城镇化进程
  按照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纽带,一般建制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网络体系。县城建设以提升规模和档次为重点,海城市区按照中等城市规模规划发展,台安、岫岩向县级市规模发展,千山区加快“退一进二扩三”步伐,逐步实现与市区融合。搞好中心镇和建制镇建设,重点加快南台、西柳等11个国家和省级中心镇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加快村屯改造步伐。引导农村居民合理建设住宅,建设农民新村。落实小城镇建设资金扶持政策和税费减免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独具特色的支撑产业,拓宽农民就业空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迁徙自由、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建立和完善适应小城镇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7、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业产出效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面落实粮食补贴、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对口扶贫、定点扶贫,推进整村扶贫,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消灭贫困村。
  (四)支持鞍钢改革发展,促进鞍钢实现“两步跨越”
  支持鞍钢增强核心竞争力。鞍钢要围绕“壮大钢铁主体,做强相关产业,推进跨国经营,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和鞍钢品牌优势,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通过投资和兼并重组,实现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到2007年建成1600万吨钢精品基地,东部1100万吨钢现代化改造全面完成、西部500万吨钢现代化新区达产达效。到2010年实现年产钢达到1800万吨,主导产品创世界品牌,进入世界500强,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
  支持鞍钢本钢战略重组。支持鞍本集团推进资本运营,加快资产重组,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整合钢铁主业,实现资源共享,统一发展规划、市场开发和技术研发,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
  支持鞍钢深化改革。支持鞍钢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解决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重点解决好鞍钢附企改制、破产、关闭涉及的职工安置、拖欠职工债务、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