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建设一批高新技术重大工程,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加大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技改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发挥驻鞍中省直科研院所的作用,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十一五”末,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
2、服务业
树立服务区域经济的战略思想,大力发展辐射辽中南地区、支撑工业化进程和满足人民消费需求升级的现代服务业,整合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促进服务业快速增长、结构优化和水平提升。到2010年,建成辽宁中南部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和北方优秀旅游名市。
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现代物流重点建设四方台综合物流基地等一批物流中心。积极争取保税区政策,把鞍山纳入海关封闭监管的内陆“干港”,形成集加工贸易、货物运输、货物仓储及相关配送业务的现代物流基地。到2010年,基本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国内知名的钢材、岫玉、纺织服装、五金机电等商品集散地。金融保险业重点引导辖区内各类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开展代客理财、代收代付、融资顾问等中间业务。会展业积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大型会议和专业会议,发展以专业化、贸易型为主的会展。重点做好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论坛,服装、家具等商品展洽活动,打造玉博会、五金机电博览会等会展品牌。中介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重点发展会计、律师、咨询、评估、职业介绍等中介组织;支持钢铁、装备制造和矿产品加工等行业协会发展。
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房地产业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居住条件为目标,加快城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推进房地产开发、市场销售与物业管理的专业化,形成公正有序、良性循环的房地产市场体系。信息服务业鼓励引导商业性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发展信息增值服务。开发相互通畅的政府决策、企业发展、社会服务等综合性信息网络。大力推进城市信息化、公共领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鞍山。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建设。建立“中国鞍山商务”网站。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整合提升传统商贸业。重点推进百盛、国泰、新亚等大型商业企业引进国内外品牌店、连锁店,构建现代化、高档次特色商业中心,推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县(市)区、农村延伸。使鞍山成为辽南中部地区消费首选城市。社区服务业重点扶持社区便利超市、餐饮店、洗衣店、蔬菜水果店、体育健身房、医疗卫生院、汽车养护店等服务业的发展,提升社区服务功能。鼓励发展贴近生活需要的托幼养老、清洁卫生、医疗保健、病人护理、文化娱乐、法律咨询等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服务。
建设北方优秀旅游名市。加强旅游资源开发,打造旅游精品。巩固和提升世界最大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北方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乡、祖国钢铁之都五大品牌知名度。发展康复疗养、玉石文化、民俗宗教、钢铁工业、自然生态、满族风情、红色旅游等七大特色旅游产品。开发药山、白云山、清凉山等资源,联点联线,满足域内外短期度假休闲旅游需求。开发建设岫岩巨型玉体主题公园,加大对汤岗子疗养院的投入和改造力度,力争将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康复理疗中心。
进一步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集团和大型旅行社,增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拉长旅游产业链,实现与省内外旅游资源共享。开通与省内旅游热点城市之间专线,扩充完善星级宾馆和休闲娱乐设施,大力拓展旅游购物市场。提高旅游文化含量,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推出特色旅游文化项目。到2010年,成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