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保护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保护成效。
5.天然林保护。近年来,在秦岭地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秦岭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1999年,自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秦岭天然林得以恢复和发展,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森林面积有了较大增长。目前,秦岭天然林覆盖率达42%,森林覆盖率达56.3%,林灌覆盖率达57.7%。
6.退耕还林成效显著。秦岭地区人民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宗旨,以绿化荒山、荒地为目标,因地制宜,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目前已退耕还林还草近100万亩。
7.水土保持取得新的进展。秦岭地区人民积极治理千沟万壑,并坚持按照农田基本建设与退耕还林种草相结合,防治性治理与开发性治理相结合,大封禁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实施,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8.自然保护区发展迅速。目前,秦岭地区已建立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50万公顷,占秦岭总面积的8.65%。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其中,朱鹮的种群数量大幅增加,已达600多只;大熊猫数量有270多只;金丝猴、羚牛的数量亦不断增加。
9.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建设加快。秦岭地区已建成森林公园30个(国家森林公园8个),风景名胜区1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6个)。华山、骊山、太白山、楼观台等景区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
10.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针对秦岭北麓存在的矿产开发企业乱采滥挖,旅游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乱修乱建,废水、废气、废渣乱排乱放的“三乱”问题,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初步遏制了秦岭北麓区域经济发展中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势头。
生态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努力维护秦岭生态环境安全。目前,秦岭地区已经形成三级生态示范网络,共有正在建设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县10个,生态示范乡24个,生态示范村75个。
(二)存在问题。
11.水土流失仍很严重。由于历史上对森林的采伐和陡坡的开荒,秦岭山地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年流失量达0.84亿吨。目前,秦岭浅山区域每年的土壤侵蚀模数已超过1000吨/平方公里,属中度水土流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