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继续抓好恩施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巴东新城供水、咸丰二水厂,咸丰、鹤峰、利川、宣恩、来凤、建始垃圾处理场,恩施凤凰大桥和凤凰山隧道等在建项目建设,抓好恩施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施州大桥及接线工程、恩施市金桂大道项目建设
恩施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080万元;巴东新城供水工程进水厂完成三通一平和主体土建工程;咸丰二水厂完成工程投资32.4万元;建始、来凤垃圾处理场建成使用;利川、宣恩、鹤峰、咸丰垃圾处理场正在紧张施工。恩施凤凰大桥完成投资2700万元,占概算的84%。凤凰山隧道及接线工程竣工。恩施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项目截污干管第一期工程完成总体工作量的80%。施州大桥及接线工程完成了27%的工程量,完成投资1161万元。金桂大道拆迁基本完成。
三十四、抓好州中心医院外科大楼、中小学寄宿制工程建设
州中心医院外科大楼完成投资210多万元。中小学寄宿制工程建成校舍98871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64.8%。
三十五、抓好巴东地质灾害三期治理项目
巴东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12个应急项目完成2个,156米水位线下的工程全部完成,保障了三峡水库156米蓄水需要。三期治理项目完成投资7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2%。156米水下工程经过省地灾办验收,除龙船河库岸为合格工程外均为优良工程。纳入三期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类项目35处,监测预警类项目101处(崩塌滑坡97处,库岸4段)。监测预警类项目的建点工作完成。搬迁避让类项目在2007年初实施第一批搬迁。
三十六、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加大优势资源的详查和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论证的力度
36个重点储备项目前期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9个项目纳入2007年重点建设计划。
三十七、加快神农溪、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清江闯滩、恩施土司城等核心景区建设,使全州3A级以上景区达到5-6个。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达到25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3.5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8亿元以上
全州共接待中外游客275万人次,占年计划的110%,接待境外游客15.65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10亿元,占年计划的125%。
三十八、建设好恩施州特色产品展示销售中心;进一步做好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试点工作
建成州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中心清和园精品广场和县市特色商品展示门店。对第一批恩施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161家农家店进行了改造验收,开展了试点扩面。建始、巴东、利川、咸丰7家企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扩面工作通过商务部批准。全州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达81个。利川市玉龙有限责任公司被商务部确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龙头企业,合资建成日用工业品配套送中心,建连锁配送网点45个。继恩施市“全农化肥农药有限责任公司”后,州供销社、咸丰县、利川市供销社完成了农资经营公司的组建工作,建成农资连锁经营门店320多个。
三十九、培育一批集约型、外向型、科技型民营企业,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
通过培植,全州民营企业达到3945户,比2005年增加477户,其中51户已成为规模以上企业。经测算,全州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可达148.5亿元,同比增长17.2%;增加值可达49.4亿元,同比增长16.8%;利税可达19.8亿元,同比增长20%。
四十、抓好财源建设,围绕实施“过百万、超千万、达亿元”工程,培植新的财税增长点;强化税收征管,严格依率计征,依法纳税;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确保法定支出和公共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专项资金监管。落实中央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政策,增强县乡财政保障能力
争取科技专项资金557万元,支持65个项目从事产品开发及应用科研;投入4585万元,支持八峰药化等84个项目进行工业技术改造;筹措296万元,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筹集3813万元,妥善安置国企职工,确保粮食安全;筹集9735万元,改善三峡库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三峡库区蓄水;投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启动10个重点工业项目,安排200万元支持来凤恒发医药年产500吨硼氢化钠建成投产;筹措2100万元支持组建了州农发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为20多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4000万元。加大了税收征收稽查力度,认真编制了全州2006年财政支出预算,加强了财政监管,积极落实中央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政策,及时将有关政策资金拨付到位,大力支持了县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