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抓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全州第二次农业普查基础工作扎实,得到省里的好评,入户登记按时全面展开,工作情况良好。
十八、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每个县(市)办2-3个示范村,有条件的乡镇办1个示范村
完成了全州首批启动的16个新农村试点村3-5年的总体发展规划,编制了产业发展和村庄整治等规划,举办了试点村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培训,编制完成21个示范村的总体规划。
十九、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在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万吨的基础上,新发展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33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万亩以上,建立2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全州已建立1500万公斤省级粮食(稻谷)储备、200万公斤州级粮食(稻谷)储备和1936万公斤县(市)级粮食储备规模。全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06.17千公顷,粮食总产154.6万吨,同比增长0.7%,油料总产6.56万吨,同比增长5.9%。新增特色农产品基地43.7万亩。发展了各种专业村426个,其中,烟叶村80个,茶叶村84个,蔬菜村45个,魔芋村40个,药材村42个,水果村35个。基本建立了2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二十、继续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
一是州农发信用担保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已为2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了4000万元的贷款担保。二是通过培植发展,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到30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企业1家,省级重点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76家,有60家进入全州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三是农产品中介组织发展较快,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24个。
二十一、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培养新型农村劳动者,发展“打工经济”,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
全州全年培训农民工77529人,其中“阳光工程”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40154人,转移就业35562人,转移就业率达94.09%。
二十二、切实抓好“十一五”10个重大工业项目启动实施和100个工业发展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年内有60个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年内有2-3个“过百万、超千万、达亿元”项目竣工投产
全州100个工业发展项目当年启动65个,投资总规模16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3亿元。完成了全州“十一五”10大重点工业发展项目评审,全州上报的23个重点项目有19个项目参加了评审。优选备选项目10个,跟踪观察备选项目5个。来凤硼氢化钠项目投产运行。
二十三、支持企业提档升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
全州全年有51户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了216户,比2006年初增加了45户。
二十四、全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80个以上,确保完成技改工作量10亿元
全州工业企业在建项目154个,完成技改工作量14.3亿元,占年计划的143%,同比增长12.6%。
二十五、推进企业质量品牌认证和贯标工作,全州新增20户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
全州全年有26家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州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达到168家。全面启动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有4个产品列入国家地理保护。全州特色产品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通过省质检部门审定并发布省级地方标准44个。《水稻杂交制种技术操作规程》和《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规程》通过审定,发布为州级农业地方标准。利川黄连等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阶段目标实现。清江种业种子示范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宣恩贡水白柚等7个项目获省质检部门批准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全州有17个湖北名牌产品,长友牌薇菜、清江牌水稻和玉米杂交种、八峰牌氨基酸口服液和氨基酸原料药、翠泉牌茶叶、山里星牌地福芦、凤鸣牌藤茶等6家企业的8个产品获得了湖北名牌产品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