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


  十、坚持科技兴地、人才兴地、教育兴地,为地质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地质行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但目前我市地质工作仍存在手段落后、装备老化,人才缺乏,门类不齐、科研能力弱等弊端。要针对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中的重点和难点,着重开展钡、难选铁矿石和锰、锶等低品位矿石的选矿实验研究,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展渝黔汞成矿带、城口黑色岩系贵金属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研究,加强铝、锶、锰、钡等优势矿产的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研究,为地质找矿提供理论支撑。加大对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攻关,推进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围绕我市地质灾害成因、三峡库区消落带稳定、生态地质、农业地质等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拓宽地质科研领域。开展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与再利用工作,采用新方法、新手段、新思维,对已有地勘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深化和拓展,进一步挖掘生产力。多方筹资购置急需的技术装备,提高钻探、物探、化探、实验和地质勘查数字化装备水平。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我市急需的高层次地质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物探、化探、岩矿测试分析等专业的技术人才,完善我市地质专业门类。充分发挥老年人才对青年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加大对青年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继续教育,有计划地选派一批地质工作者到高等院校培训深造,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建立鼓励创业与创新的人才使用和收益分配机制,逐步改善地质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野外地质工作人员待遇,为稳定地质队伍,发展地质事业创造良好环境。设立地质科研和地质找矿政府成果奖,对在地质科研和地质找矿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奖励,激发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地质教育,依托我市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实师资力量,调整优化地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为我市地质工作培养新一代实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十一、夯实基础工作,为推进地质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加强我市地质工作,任务艰巨,涉及面广,必须抓好基础工作。要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及时清理、修改或废止与上位法相违背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按照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相统一的原则,制定《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修订《重庆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出台我市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矿业权有偿使用、地质环境监测、地热资源管理、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地质矿产法规规章体系,为依法推进地质工作提供法制保障。抓紧编制、修改和完善全市地质勘查规划和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全市地质矿产规划体系,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科学部署地质工作。要强化规划管理,建立完善规划编制、规划审查、规划公告、规划修编、规划实施、规划评价等相关制度,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确保规划目标实现。加强地勘行业管理,以资质管理为切入点,完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的市场准入机制,凡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不得发放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市外和国外有实力的地质勘查队伍进入重庆承担重大地质勘查项目;鼓励在渝地勘单位发挥优势,走出重庆,锻炼队伍,开拓市场。加大地质资料管理法规的执行和宣传力度,严格实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要开展地质资料专项清理,充分发挥现有地质资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料浪费,推进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完善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资料的查询使用管理办法,推进地质资料档案、重点实验室和实物资料馆向公众开放,提供更丰富的地质信息服务。大力实施“金土工程”,加强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建立完善地质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全市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基础地质信息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运行。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原则,建立培育我市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技术服务等中介组织,完善地质工作的活动和服务平台。加强对中介机构监督管理,监督中介机构依法执业,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恪守职业道德,推进行业自律,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行业协会沟通、协调、自律、服务的基本功能,发挥有关协会、学会等单位的桥梁和支撑作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