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二、坚持科学发展,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4.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以增强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壮大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软件等支柱产业群,加快发展金融、会展、商贸、旅游、物流、咨询、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重化工业、装备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型农业相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加快推进空港、海港、信息港和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能力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科技型、创新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

  5.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三农”问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中心镇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镇管理体制,力争到2010年率先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卫星城”。进一步加大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尽快实现每个中心镇至少有1所二级综合医院,所有的中心镇都建设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强化中心镇产业集聚和人口聚集,充分发挥中心镇建设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保持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村村有规划”,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加快推进新村规划和旧村改造整治。加大对北部山区的扶持开发力度,改善山区发展环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6. 优化生产力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按照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分工合作、竞争有序的产业区域布局体系要求,通过积极引导投资方向,大力推进老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实现东部地区以广州开发区为龙头,整合各产业园区优势,进一步发展汽车、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产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东部产业带;南部地区依托沿海港优势,以南沙开发区为龙头,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等组成的临港工业,形成集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北部地区依托白云国际机场,大力发展空港经济和汽车、高新技术、旅游等产业,形成北部新兴产业群;中心城区重点加快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等地区金融、保险、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强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和决策控制中心的功能。在各区域原有产业集群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升级示范区,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与区域间其他城市协同发展。

  7.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提升内源型经济发展质量。坚持“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促进国有资本向基础性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建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分步构建市、区两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民营经济社会服务体系,拓展服务功能。坚持以经济全球化的战略眼光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把握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重要机遇,进一步提升我市对外开放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国家级开发区增创综合改革、产业集聚、自主创新等发展新优势,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8.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分类管理,精简机构,优化结构”的要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引入大型跨国公司、国内优势企业和民间资本等战略投资者,实现大中型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妥善处理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和完善企业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大型高级批发市场和交易中心为重点,完善市场体系,发展要素市场,创造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构筑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巩固和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