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信息技术应用迈出坚实的步伐,投入120万元购置了32所学校校园网平台应用软件。大力开展网络应用培训,受训专业骨干教师达600人,形成了全市信息技术应用的师资骨干队伍,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力促进了中小学教学观念、方式的根本改变。
  (六)教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意识明显增强,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群体不断涌现。跨世纪园丁培养工程取得成效,培养选树了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全市已认定评选出89名学科带头人、386名骨干教师,有232名教师在国家和省举办的教学比赛活动中获奖或获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培养、培训、激励机制,有1.5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岗位职务培训,有近2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学能手分别被选送高等师范院校及教育发达地区研修挂职,有1500余名教师通过各种成人教育形式参加学历补偿教育,获取了高层次学历或双学历。
  教师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教师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市已面向社会和教育系统认定教师资格2.2万人次。积极推行“凡进必考”的用人制度,通过竞争择优方式,已有近千名中青年教师补充到我市教师队伍中。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校长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教育活力得到了充分展现,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
  二、“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主要矛盾
  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规划具有时代特征和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特点的西宁教育发展未来,关系到全市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西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当前,西宁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因素。
  1.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将加大对西部及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的扶持,为西宁教育进一步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创造了条件。
  2;国家将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为全市农村教育的振兴和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3.“十一五”时期,是西宁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的关键时期,全市面临人力资源开发、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性任务,面临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繁重任务,全市将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和特色经济,积极围绕青藏铁路的开通和运营扩大和提升三产的规模和层次。尤其是国务院作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战略重点来对待,这将有力促进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4.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工作关心、支持,西宁作为省会城市在集聚资源、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各族人民希望子女接受高质量、高层次教育的愿望强烈,为加快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西宁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gdp年均增长达到13.5%,人均国民总产值突破1000美元,为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