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基本解决11.9万名农垦系统职工和10万多名华侨农场职工参加地方养老保险问题;将企业离休人员养老待遇与当地机关离休费基本拉平;解决了省直3万名早期退休人员待遇偏低问题;帮助关闭破产煤炭、冶金、有色金属企业的退休人员、老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将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公安民警等人员医疗费用自付部分全额报销政策等等。
(二)发展环境。
本世纪头十年是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广东省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和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1.发展机遇。
一方面,中央关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广东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工作,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摆上更加突出位置,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广东省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十一五”时期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广东省社会保障工作已形成比较完备的体制和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将在协调各方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推进和谐广东建设作出更积极的贡献。社会保障制度本身也必将在此期间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
2.面临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各项改革将继续向纵深发展,经济社会转型加快,各种社会矛盾仍将增多并趋于复杂化,给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尚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推进比较缓慢,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全面推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慈善捐赠、福利彩票等尚未制订地方性法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和覆盖所有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建立。适应农民工收入低、流动性强特点的养老保险参保办法尚未制订出台。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形成的社会保险、退伍安置、社会救助等政策措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不平衡。广东省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保障水平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待遇水平偏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水平有一定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刚刚起步,尤其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突出;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总量大幅度增加与部分统筹地区收不抵支、累计赤字的情况同时存在,地区结构性失衡明显,影响社会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社会保险市级统筹的目标尚未全面实现,制约着统筹层次的进一步提高;广东省40多个县的农村合作医疗仍处在乡镇统筹水平,抗风险能力较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