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在更大的产业层次,循环经济有机融合一、二、三次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工业绿色制造技术,加强产品的服务与创新研究,建立工农业之间生态耦合和资源共享,物质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与持续利用,产业结构有序衔接的循环链条,通过循环链条将各种资源、技术、信息流和价值流在三次产业之间流通和交换,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工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
  (三)园区层面
  循环型园区以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园区为重点,以企业间、产业间的循环链为主要途径,以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最充分利用为主要目的,建立起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循环经济链条。
  通过园区实现产业和企业的集聚,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进行工业生态设计,优化产品结构,合理构建和完善产品链,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同时,在产业积聚的增长中,通过循环经济园区,解决单个企业废物利用循环不经济的矛盾,通过补链设计,将众多能够共享的资源和互换到产品的上、中、下游产业集聚在一起,从而形成“经济、生态、环境、区域”的循环经济。
  (四)社区层面
  以社区、村镇为重点,实现社会群体循环,以绿色消费为最高目标,以生态设计为主要手段,建立起生活垃圾静脉产业链,绿色消费系统以及社会公众系统体系。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它废旧物品分类回收、再生利用系统,中水回用系统等,实现全社会消费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循环。同时,把农业与社会生活循环体系紧密结合起来,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加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实现农产品优质、无害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逐步消除农业面源污染。
  (五)区域层面
  在以企业、行业(产业)、园区、社区为循环单元的基础上,按照区域生态圈、物质流和产业特征,建立以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为经济区的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优化区域生态体系,建立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和资源型经济生态转型,实现区域层面的大循环。
  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一)优先领域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重点推进第二产业的循环经济。在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煤化工、建材等产污大、污染大、能源和物质再利用潜力大的重点行业。按照物质集成、能量集成、水集成、技术集成、信息集成等方式,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同时,在农业和第三产业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快速增长,采用新的战略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快发展静脉产业,建立静脉产业的集中处理和园区化管理的发展机制。
  (二)发展战略
  1.全过程控制战略。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中,要从废弃物的“末端治理”转向从生产和消费全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特别注重资源消耗的源头控制措施。
  2.全方位循环战略。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要致力于建立包括产业体系,循环型社会、资源利用体系、绿色消费领域的全方位循环经济建设:第一,通过产业内部的循环,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源头削减,提高生态效率;第二,通过产业之间的循环,组成生态工业链,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第三,通过对水循环、能源循环系统的构建,加强环境规划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和城市循环体系,优化人居环境;第四,通过社会整循环,大力发展绿色消费资源回收产业,完成循环经济的闭合回路。
  3.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是减量化,资源消耗减量化最重要措施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GDP的轻量化。减量化的方向是发展以高科技、深加工为主导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鼓励发展高技术含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产品和产业,对传统行业和重点行业中不符合循环经济原则的生产流程进行改造,如冶金、电力、建材行业对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对难以整改成功的企业进行清理退出。以不降低经济增长进度为前提,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第二产业比例过高不利于物质的减量化。第三产业的单位GDP对资源能源的消耗远低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重点,加快形成四个重点产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和信息服务业;促进发展房地产业、文化服务业、卫生等社会服务业。通过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来实现GDP对资源能源消耗的减量化。
  4.科技推动战略。贯彻“科教兴省”的方针,发挥煤炭能源独特的副产资源优势,变污染负效应为资源正效益。积极开发循环经济所倚重的各类技术,推广国内外成熟的节能、节水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资源利用的先进技术,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采用新型适用技术。
  扩建与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增加政府科教投入,构筑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园区企业集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共性技术和关键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非正式交流的社会网络和企业间各种形式的合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各种机会;依托集团企业和产业集群,有效整合内部研发力量。对一些重大技术进行攻关,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制定优惠政策和给予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对产业减量化、资源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通过运用先进技术,构建循环型产业,延伸循环产业链条。
  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织实施的农业综合生产体系,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实现由资源浪费的粗放经营向资源节约的集约经营转变,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农业向绿色无害化方向发展,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按照无害化要求组织生产,积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向无害化方向调整;实施化肥的减量与精量使用,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提高农用地膜回收率,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循环利用,逐步降低农业生产的各类污染;加快农业生产经营及废弃物利用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促进企业间循环和区域间循环。到2010年,合理施用农药的农田比例达到95%,降解型农用地膜使用比例达到7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比例达到70%。
  农业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在农业生产中形成农业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各级循环利用,构建的农村生物质能源循环链;以畜牧养殖为重点,构建食物梯次利用循环链;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构建工农业互相融合的循环链。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模式如下:
  1.以生态农业为重点的农村生物质能源循环链。推行“棚-猪-沼-作物”的生态循环和以沼气为纽带建立的家庭微循环,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建立生态型、环保型、经济型、立体型农村文明小康致富模式。以生态农业为重点的农村生物质能源循环链如下图3-1。

  图3-1 生态农业为重点的农村生物质能源循环链(略)
  2、以畜牧养殖为重点的食物梯次利用循环链。
  利用山区牧草资源和平原、盆地、川地农作物、秸秆两种资源,推广“山区拉架子,平川搞育肥”的肉牛模式,提高草食动物秸秆“过腹还田”的饲用率。大力发展城郊型养殖业,利用城市消费的食物废物发展养殖,按照“标准化饲养,程序化防疫”,生产无公害畜禽产品,用农家肥培肥地力,在循环生产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潜力。
  以畜牧养殖为重点的食物梯次利用循环链如下图3-2。

  图3-2 畜牧养殖为重点的食物梯次利用循环链(略)

  3、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工农业相互融合的循环链。建立以农业产业化工程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体、形成农业、养殖业、生物能源产业链。同时,工农业互相渗透,物质交换和融合,构成大的产业循环集合。
  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工农业相互融合的循环链如下图3-3。

  图3-3 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工农业相互融合的循环链(略)

  (二)循环型工业发展模式
  1.行业(企业)模式
  根据全省的资源和产业特点,工业循环经济重点放在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六大传统行业,针对其不同特点构建循环产业链条,促进行业或企业按循环经济要求改进生产工艺,优化工艺流程,改善企业管理,使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1)煤炭行业煤炭是我省的优势资源,但是长期以来,产品结构上初级单一、产业刚性强、风险高、煤炭洁净化发展缓慢,在企业生产和组织上表现为矿井数量多,平均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竞争主体过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安全欠帐较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一方面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的煤矸石和煤泥、井下排水、开采引起的土地资源破坏是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作为可以再生利用的大量废物资源长期以来未能系统有效地加以利用。
  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为:
  在三个环节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开采环节,加大实现煤矿机械化、集约化、高产高效为目标的矿井生产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综采综掘技术,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深层开采技术,提高煤炭开采的集约化程度;二是在加工环节,提高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洗选煤技术,实现深度降灰脱硫和洗煤水闭路循环,提高煤炭资源的附加值和效益。积极鼓励发展坑口选煤,开发利用矿井水洗选煤,减少水资源浪费。在缺水地区积极推广干法洗煤技术,推进洁净煤技术,发展喷吹煤、水煤浆等专用煤加工技术。三是在运输环节,采用密闭运输,减少抛散损耗。大型矿井建设项目要与洗选、延伸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同步实施;中小型矿井改造,要集中建设大型洗选煤厂与重载列车相配套的快速装运系统,逐步实现煤炭集中洗选集中装运。
  选择各种先进的综合利用技术作为依托,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为出发点,把发展循环经济同实施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相结合。以煤炭开采加工为龙头,延伸煤炭产业链:一是在煤炭产品内部通过提高洗选加工水平,尤其把型煤的开发推广使用及工业型煤作为一条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粉煤、焦粉、煤泥等做原料生产型煤、型焦,攻科技术难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向下游产业如煤电、煤钢、煤化工等发展。通过系统之间产品或废物的相互交换,形成煤炭工业生产链,使矿区内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大力开发资源综合利用。以煤矸石综合利用为重点,综合利用我省丰富的煤矸石资源,采用大型循环硫化床锅炉燃烧技术,按照国家电力整体布局和产业政策要求,适度发展单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上的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建设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做到当年排放的粉煤灰当年全部利用,真正实现对煤“吃干榨尽”。同时开发煤矸石下游产业,以矸石为主要原料生产空心砖、微晶玻璃、轻质陶粒等新型建筑材料。矿井瓦斯气进行发电和合成化工产品。
  加强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治理矿区“三废”和地表沉陷,加大对废弃煤矿、老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力度,防止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破坏。
  煤炭行业循环链如下图3-4所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