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行动纲要的通知

  六、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创建活动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
  (一)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创建活动广泛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型城市、资源节约型政府、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社区创建活动。结合我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创建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示范工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机关、企业和社区,建成一批资源节约型项目。及时总结和推广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经验和典型,探索出一条符合山西省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路子。
  (二)认真抓好机关节约抓紧制定机关节能、节水以及节约其他资源的目标及措施,开展党政机关资源节约竞赛活动,并把竞赛结果作为评比文明机关的重要内容。推行机关绿色采购,优先采购经过认证的节能、节水、节材产品以及环境标志产品和再生产品,节约办公用品,降低费用支出。研究建立机关节约资源的标准体系。抓紧制定推动机关节约资源的实施办法,尽快明确机关能耗、水耗定额,抓好机关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公务车节能等。力争到2010年,全省党政机关油、电、水、纸张等消耗降低30%以上。
  (三)突出抓好社会消费领域的资源节约要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在全社会开展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宣传活动,重点在服务行业、公用设施、公务活动、住房、汽车及日常生活消费中,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与省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引导社会民众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到办事从简等消费观念的转变。反对公车私用、大吃大喝、讲排场等铺张和奢侈浪费现象。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符合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要求的产品。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减少废物的产生和原材料浪费。

第四部分 科技攻关

  围绕建设适应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和资源综合利用六大领域,研究、示范、推广资源节约的关键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
  一、节能技术
  大力发展新兴节能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建筑节能、重大机电产品节能降耗、绿色制造以及节能监测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推广洁净煤发电技术,区域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及热能梯次利用技术,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等;加强煤基燃料甲醇、二甲醚等能源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加强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和塑料、垃圾、工矿业废气等工业废物能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
  二、节水技术
  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废水资源回收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等开展攻关研究。重点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筛选和推广农业高效用水、节约用水、雨水利用、旱地水肥优化利用与调控等一大批技术和设备,在城市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与器具;推广应用电力、钢铁、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的新技术、工艺和设备;研究地下水超采区水生态恢复及岩溶泉、水源地保护等技术;加强多种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技术研究,特别是对矿井水、劣质水、工业及生活污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三、节材技术
  针对原材料消耗大、利用率低的重点行业,开展原材料节约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应用。研究与开发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的关键技术、再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木材综合利用及节约替代技术;开发、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等关键技术和设备;加强以节肥、节药、节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节材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四、节地技术
  以土地集约利用和提高土地利用率为核心,开展节地技术研究。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工业等模式和技术;大力研发、引进和推广高效设施栽培、种植、养殖、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及自动控制技术等;加强农田、林草地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塌陷地复垦、生态恢复模式和技术等的研究与示范。
  五、节矿技术
  以煤炭资源节约为重心,大力发展煤炭高效集约化开采设备及工艺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重点研究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及无废开采综合技术,开发高效自动化选冶新工艺和大型装备,开发低品位与复杂难处理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努力做到矿山尾矿、废水、废气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
  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