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工业要优先发展焦炉气和劣质煤造气生产尿素项目,单套装置规模不得低于年产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生产能力。甲醇工业要优先发展焦炉气和劣质煤生产甲醇项目,单套装置不得低于年产10万吨的生产能力。鼓励发展甲醇下游深加工项目,积极推进醇醚燃料、甲醇制汽油以及甲醇制低碳烯烃等项目开发引进;乙炔化工要积极发展电力-电石-化工-建材产业链;粗苯加工利用要积极鼓励发展粗苯加氢精制装置,逐步淘汰现有酸洗法苯精制装置和工艺,鼓励发展苯胺、己二酸、顺酐法1,4-丁二醇等粗苯下游化工产品项目;禁止建设10万吨以下的煤焦油加工装置,鼓励采用连续精馏工艺建设单套装置加工能力达15万吨及以上的煤焦油加工装置。
建材行业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具有憎水、中强、轻质、防火、无毒、无味等特点的全无机保温隔热材料及制品。鼓励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鼓励重点企业发展4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推广应用新型干法窑外分解、窑尾余热发电及利用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生产“生态水泥”等工艺技术;陶瓷及耐火材料生产要淘汰倒焰窑等落后窑型,鼓励发展隧道窑技术;平板玻璃生产发展先进的浮法工艺技术;改善燃烧系统,工业窑炉使用焦炉煤气替代发生炉煤气。
到2010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浮法玻璃、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80%、100%和60%,新增高掺量工业废渣的水泥800万吨,年利用工业固体废渣240万吨。吨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降至128千克标准煤,每重量箱浮法玻璃综合能耗降至24千克标准煤,水泥、陶瓷和耐火材料、玻璃行业余热基本实现回收利用。
(三)园区层面
1.工作任务
生态农业园区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构建农村生物质能源循环链;以畜牧养殖为重点,构建食物梯次利用循环链;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构建工农业互相融合的循环链。从区域生态资源优势和立地条件出发,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运沿线的盆地平原地带大力发展粮、棉、蔬菜等高产高效农业种植业和园艺、花卉等经济作物相结合的生态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有序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东、西两翼的太行、吕梁山区,重点发展以小杂粮、干鲜果、中药材、山地蔬菜等立体种植为主的生态农业,建立以专用化、区域化、特色化、品牌化、优质化为特色的红枣、核桃、小杂粮等农产品基地;雁门关生态畜牧区突出发展畜牧业,发展循环型畜禽规模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业。
生态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和“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通过产业园区形式,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推动重化工业向环境容量大、资源条件好的区域转移,促进产业集聚、行业集中、用地集约,形成资源节约的生产力布局。太原市要利用省会城市和老工业基地科技人才聚集、大型骨干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搞好不锈钢生产加工基地和高新技术基地建设。晋北地区要加大洁净煤技术开发力度,发展大型火电机组,推进煤电联产,建设优质动力煤基地和清洁能源基地。晋中地区要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煤焦基地建设。晋东南地区要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大型煤化工装置,建设新型煤化工基地。晋南地区要依托优势企业,大力发展铝、铜、锌、镁等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和无机盐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产品,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化学工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