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开展
农村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公益性和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机制体制,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深入开展。
一要完善机制,增加投入。各地要按照中省有关政策规定,逐级建立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农村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投入逐年增长。要按照“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项目同创、目标管理、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县为单位,进一步加大中省安排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切实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要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和引导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二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省陕南、关中、陕北自然条件差异大,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突出重点,全面推进。陕北地区要以饮水工程和水保生态为重点,全面抓好水保治理、基本农田、淤地坝工程和病险水库治理项目;关中地区要在集中开展灌区“三修两清一绿化”的同时,重点抓好灌区节水改造、骨干水源工程、城乡供水、河道堤防建设;陕南地区要继续坚持走“小工程、大群体”和水利水电并重的路子,大力发展塘、窖、堰等小微型水利工程,切实搞好人饮工程、基本农田、防洪保安、水毁修复重建、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
三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深化水利改革,健全建设管理体制是保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新模式,继续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进一步放开建设权,规范运作程序,促进产权流转,落实管护责任,努力做到产权明晰、责任落实、管理到位、服务优良、长效利用;加快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步伐,在全面完成试点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以用水户参与灌区、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促进用水户协会等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四要注重质量,讲求效益。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把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重点水利工程项目要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加强施工管理,创建精品工程;对面上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切实加强检查指导和技术服务,采取专业队伍施工与群众会战相结合,确保建一处、成一处、收效一处。水毁修复要汲取历史教训,尊重自然规律,搞好规划,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返工重修,绝不能留下隐患。造成质量事故的,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五要加强领导,合力推进。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地要把冬春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精心安排部署,进一步健全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水利部门要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监督检查,搞好业务指导和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合力推动我省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