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糖业。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食糖加工主要集中在德宏、临沧、保山、西双版纳、思茅、红河、玉溪等地区,重点制糖企业(集团)控制在10户以内。提升现有技术工艺,积极发展适宜精炼糖、液体糖的膜过滤技术、磷酸上浮法和离子交换清净技术,大力引用高效、分类处理甘蔗的蒂拜尔系统,以及微机控制的煮糖与连续分蜜工艺,积极开发应用制糖专用检测和在线计量仪表。重点发展优质白砂糖、精制幼砂糖、精制绵白糖、精制红砂糖等产品。有选择地开发有机糖、低聚果糖、木糖醇、生物酶转化糖、抗氧化剂及纸浆等新产品。提高蔗渣、糖蜜的综合利用水平。
制茶业。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大型加工企业(集团)向优势茶区集中,重点建设以大理为主的云南沱茶生产基地;以临沧为主的滇红生产基地;以思茅、西双版纳为主的普洱茶生产基地;以思茅、保山为主的滇绿茶生产基地;以玉溪为主的花茶生产基地;以大理、临沧、思茅为主的茶叶深加工生产基地。建立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深加工。按照优质化、无公害、多样化、品牌化的要求,扩大名优茶、有机茶和普洱茶的产量,形成袋泡茶、速溶茶、香味茶、保健茶等多种新型茶饮料产品系列,培育5个至10个单项产品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云茶”著名品牌。
制药业,重点开发和发展植物药、中药与民族药,大幅度提高植物药和中药在整个医药企业中的生产比重,完善现代中药体系,提高新药创制能力。加快培育10户骨干制药企业,重点开发以云南白药系列、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天麻系列等云南地道药材和民族药为基料的传统中成药产品,着力打造30个特色名牌产品,逐步形成以昆明、楚雄、文山、大理等为中心的制药工业聚集区。
食品及相关产业。结合我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油制品、乳制品、畜产品、果蔬、薯类、菌类和调味品等特色产业。粮油及制品业坚持营养、健康、安全的发展方向,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深加工转化增值,建设“四个粮食物流中心和八个粮食物流系统”;乳制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奶、乳酪、冰淇淋等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消费者的需要,建立乳制品加工产品规格、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畜产品业重点建设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外销及加工原料基地,以创建名牌产品为切入点,促进畜产品由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变,促进畜产品的有效增值;果蔬制品业注重建立果蔬及其产品加工规格、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发展农科工贸一体化的大企业集团发展模式,实现规范化和产业化,培育和打造“云南绿色果蔬”品牌形象;积极发展种薯、商品原料及菜用薯、马铃薯食品和淀粉等精深加工业,形成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机衔接,分区域建设各具特色的薯类制品生产基地;野生菌加工向精、细、特方向发展,以保鲜、快捷、出口为特色,合理采集、精细加工,扩大国际市场;饮料制品围绕天然性和保健性,大力开发各种功能型饮料和酒类产品,注重生产环境和质量体系认证;加快姜、大蒜、辣椒、八角、草果、胡椒等系列调味品的深度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
丝麻产业。合理布局蚕桑基地,培育和推广优质蚕品种,在曲靖、大理、保山、楚雄、昭通等主要蚕桑产地新建、改建缫丝厂。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引进吸收原料茧生产、自动缫丝、无梭织造、精深印染整理的关键技术,提高自动缫丝和无梭丝织机的比例,提高产品档次。以原料基地为核心,规范亚麻粗加工厂的建设,主要布局在大理、文山、楚雄、保山、红河等地,支持在重点地区新建亚麻纺纱厂。加强环境保护,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亚麻综合加工利用水平,鼓励亚麻精深加工。严格执行《云南省工业用大麻管理暂行规定》,在最适宜种植区集中种植工业大麻,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近期以昆明、玉溪、曲靖、红河、西双版纳为丝麻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并逐步向全省宜植区域推开。加快高新技术在工业大麻加工业中的应用和推广步伐。注重清洁生产,严格保护生态环境。
橡胶产业。依据天然橡胶种植资源的数量、分布及交通条件,对加工企业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重点发展浅色SCRS子午胶和SCR10恒粘胶;红河重点发展浓缩干胶。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技术分级橡胶新品种。巩固现有乳标胶及高氨浓缩胶乳产品。发展子午线轮胎胶,开发生产通用橡胶、恒粘胶等新产品。
乙醇产业。重点推进乙醇原料多元化、原料前处理综合利用、发酵工艺技术水平提高、清洁生产等。注重技术集成,重点降低乙醇的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提高淀粉质原料前处理综合利用水平,改进酒精发酵工艺技术路线,使污染物COD、BOD降低、废醪液大比例直接循环使用,力争实现全循环清洁生产。大力发展以糖蜜、脱毒红薯、马铃薯、木薯等非粮食作物为主要原料生产乙醇及乙醇化工产品。
第八章 加快发展信息制造业
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要求,重点发展光电子产业、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业、电子材料业和软件业。延伸红外热成像系统产业链,做大做强红外热成像系统产品。培育光伏电池产业链,大力发展光学加工及光学应用系统、光电子器件等一批优势产品,积极拓展等离子显示器、光存储设备、光电子专用集成电路等领域。积极发展自动化物流系统、计算机及其应用产品与系统、电子医疗产品、激光加工设备、光电子测量仪器等产品。大力发展红外光学与红外功能材料等光电子材料,以及锗铟硅电子信息材料。配套发展光电子产业相关软件、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应用软件产品。大力发展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产品。加快建设中国昆明光电子产业基地,建立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和软件研发基地。
专栏3 2010年十大产业发展规划目标
┌────────────────┬───────────┬────┬─────┐
│ │ │销售收入│增加值 │
│ 产业类别 │ 产品产量 │ │ │
│ │ │(亿元) │(亿元) │
├────────────────┼───────────┼────┼─────┤
│烟草及配套产业,其中:卷烟 │ 650万箱 │ 718 │ 583 │
│ 配套产业 │ │ 125 │ 75 │
├────────────────┼───────────┼────┼─────┤
│能源产业(万吨标煤) │ 8000 │ 690 │ 330 │
│ 其中:电力(亿千瓦时) │1400(水电730,火电670)│ │ │
│ 煤炭(万吨) │ 11000 │ │ │
├────────────────┼───────────┼────┼─────┤
│钢铁及有色产业,其中:钢铁 │ 钢材700万吨 │ 400 │ 120 │
│ 10种有色金属 │ 250万吨 │ 630 │ 175 │
│ 黄金 │ 23吨 │ │ │
├────────────────┼───────────┼────┼─────┤
│化工产业 │ │ 343 │ 85.1 │
│ 其中:化肥 │ 630万吨 │ │ │
│ 钛白粉 │ 10万吨 │ │ │
│ 黄磷 │ 50万吨 │ │ │
│ 合成氨 │ 220万吨 │ │ │
│ PVC │ 50万吨 │ │ │
├────────────────┼───────────┼────┼─────┤
│机械制造业 │ │ 567 │ 135 │
├────────────────┼───────────┼────┼─────┤
│建材产业 │ │ 208 │ 80 │
│ 其中:水泥 │ 4500万吨 │ │ │
│ 平板玻璃 │ 600万重量箱 │ │ │
├────────────────┼───────────┼────┼─────┤
│电子信息产业 │ │ 385 │ 104 │
│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 │ │ 250 │ 75 │
│ 软件业 │ │ 85 │ 17 │
│ 信息材料 │ │ 50 │ 12 │
├────────────────┼───────────┼────┼─────┤
│造纸产业 │ │ 210 │ 70 │
│ 其中:纸浆 │ 150万吨 │ │ │
│ 机制纸及纸板 │ 120万吨 │ │ │
├────────────────┼───────────┼────┼─────┤
│医药产业 │ │ 300 │ 100 │
├────────────────┼───────────┼────┼─────┤
│农特产品加工业 │ │ 574 │ │
└────────────────┴───────────┴────┴─────┘
第三篇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九章 建设特色(重点)产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