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一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烟草及配套业。积极稳妥推进卷烟企业整合重组工作,实施品牌扩张,确保国内领先水平,着力开拓国际市场。发展重点品牌,做精做强做大一批市场潜力大、盈利能力强的优势品牌,把现有30个卷烟品牌逐步压缩到20个以内,努力再培育2至3个50万箱以上的大品牌。以卷烟制造、包装印刷、辅料制造、烟草机械为基本构架,形成以卷烟产品促进烤烟种植,带动包装印刷和辅料生产、机械加工集约配套的完整体系。卷烟包装、印刷、辅料生产重点布局在昆明、玉溪、红河、昭通等地,并使这些地区烟草配套产品占全省的80%左右。
  能源产业。加快建设大型水电,积极发展中小水电,建设澜沧江、金沙江、怒江3大水电基地及小湾、糯扎渡、溪洛渡、向家坝等大型水电站。阶段性发展火电,建设曲靖、红河、昆明、昭通四个火电基地。加强骨干电网建设和电网延伸,建成围绕滇中、滇东、滇南等负荷中心 500千伏环网,并连接各主要电源的500千伏网架,110千伏网架延伸到每个县,实现全省联网。依法加强和改善煤炭资源管理,培育大型煤炭联合企业,加快建设恩洪、小龙潭、老厂、先锋、昭通五大煤炭基地。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鼓励发展煤炭洗选及低热值煤、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开发推广高效洁净燃烧、烟气脱硫等技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发生物质能,扩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的生产能力。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加快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力度。
  有色产业。以合金化、精细化、专业化为目标,大力发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培育发展壮大以来料深加工为主的企业群落,优化有色金属工业的冶炼工艺和产品结构,重点扶持有色金属深加工,全面提高矿冶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节能与环保冶炼技术,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加强二次资源、尾矿资源的回收。进一步开发冶金新材料。努力提高锡、铜、锌、铅、铝等常用有色金属生产的经济效益,合理开发镍、钛资源,发展黄金、银、铂族等贵金属,综合回收铟、锗、镉、锶、镓和铋等稀散金属。强化资源战略意识,加大省内接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高自有资源保障程度,积极利用境外矿产资源。

第五章 改造做强机械、造纸、建材产业


  装备制造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做优做强电工、内燃机、汽车、铁路养护机械、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机床、重化通用成套设备、环保成套设备、农业机械、生物资源加工设备等优势行业。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和功能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技术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加强高档数控机床、高效清洁发电与输变电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工作,引导形成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加快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增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昆明机电工业园、电力设备工业园、滇西中重型载重车和摩托车工业基地、滇东汽车工业基地、通海五金工业园等,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造纸业。加快木浆资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打造思茅、临沧、文山、德宏、曲靖、红河6大造纸基地,把云南建成全国重要的林浆纸基地。产品品种多样化,力争到 2010年林浆纸产品增加到100个左右。重点发展为卷烟工业配套的各类用纸,商品包装所需中高档纸板、书刊印刷和办公用纸、以及人民生活所需的中高档生活用纸,适量生产生活用纸。因地制宜发展麻浆、竹浆和蔗渣浆。
  建材工业。加快发展新型、绿色建材,围绕增加品种、提高质量、保护环境、综合利用,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提高生产集中度,培育和扶持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创名牌产品。以节约能源资源、消纳固体废弃物、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为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做大做强水泥产业。继续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和深加工制品。以发展新型墙材和建筑钢结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特色石材、非金属矿深加工制品、优质建筑卫生陶瓷、保温材料以及绿色装饰装修材料。

第六章 延伸钢铁、化工产业链


  钢铁产业。推进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大铁矿勘探力度,加强难选铁矿利用研究,加强中低品位铁矿石的开发利用和废旧钢铁的利用;以市场为导向调整钢铁产品结构,稳步提高钢筋、线材、棒材等传统建筑用材产量,加快发展型材、中厚板、镀层板(锌板、镀锌彩涂板)、热轧(冷轧)薄宽钢带;积极发展特种、不锈钢材,合理调控铁合金,有序发展钢铁及其加工业,围绕骨干钢铁企业的发展进行合理区域布局,使钢铁工业向装备大型化、生产专业化、质量洁净化、经营集团化方向发展。
  化学工业。发展壮大磷化工。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建设磷化工生产基地,发展磷酸盐阻燃剂、水处理剂、纺织助剂、燃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化学合成农药等领域内的精细磷化工产品,逐步形成系列精细磷化工产品产销中心。有序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和专用肥。突出发展煤化工。发展煤制合成氨、焦炭、煤气、甲醇、二甲醚及下游产品和褐煤液化油及其它化工产品为一体的煤化工体系,逐步形成煤-焦化、煤-气化、碳一燃料化工、合成材料、甲醇制烯烃等煤化工产业。配套发展盐化工及氯碱工业。依靠资源优势和能源保障条件,发展硫酸钠、碳酸钡、白炭黑等盐化工产品。采用离子膜法烧碱生产技术,与电石生产能力相配套,快速发展聚氯乙烯(PVC)及下游产品。培育发展生物化工。依托先进技术,提取烟草废弃物和甘蔗、木薯等植物的生物中间体,以资本为纽带逐步建立集研究、开发、种植、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化工企业群体和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子午轮胎、人力车胎、胶鞋、胶管带等橡胶加工产品,努力拓展合成塑料加工产业链。抢抓机遇,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化工,积极争取国家建设国际输油输气管道及配套工程,在省内建设炼油厂并相应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化工。

第七章 提升生物产业规模质量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