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水环境。
A2.3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
供参考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见表A2。
表A2.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表述示范
A3 工业规划
A3.1 与环境关系密切的工业部门或行业类型包括:
a.源型工业(比如煤炭、林木采运与加工业等),水、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消耗(或占用)量大的行业,以及需要特种自然资源的行业(如中药业);
b.生产中需要投入或产生特殊物质的行业(如核工业);
c.产业关联度高的行业(如,汽车工业的关联产业有道路建设与交通、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冶金、机械制造、能源、石油化工、建材等);
d.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水等资源,生产与使用过程中排放污染物的行业(汽车、家电制造业),等等。
A3.2 工业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主题
a.工业发展水平及经济效;
b.空气环境;
c.水环境;
d.噪声;
e.固体废物;
f.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
g.资源与能源。
A2.3 工业规划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
供参考的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见表A3。
表A3. 工业规划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表述示范
A4 农业规划
A.4.1 农业规划中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的内容
a.农业发展模式与方向;
b.农业结构,包括农业区划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的范围、规模及空间布局,以及在完整的生态农业结构与产业链中的位置和作用;
c.农业规划的近期重点工程;
d.与农业规划相关的其他规划,包括村镇建设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
A4.2 农业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主题
a.农业经济发展及效益;
b.农业非点源污染与水环境;
c.土壤;
d.农业固体废物;
e.资源。
A4.3 农业规划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
供参考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见表A4。
表A4. 农业规划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表述示范
A5 能源规划
A5.1 能源规划与环境
能源规划涉及能源消费总量与结构、使用与转换效率、能源安全等,相应的管理措施有能源管理体制、价格体系、投资渠道、执法等。这将改变能源系统的内部依存结构,进而影响能源消费与供应系统以及开采、运输、加工、利用等能源过程具体环节,从而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能源工业产生的污染物:
a.大气污染物:TSP、SO2、NO2、酸沉降、石油烃、CO等常规污染物,以及CO2、CH4等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非常规污染物;
b.水污染物:能源的资源开采、转化等产生大量矿井水,火电厂废水、能源精炼废水,主要污染物包括悬浮物(SS)、石油类、PH等;
c.固体废物类:固体废物类主要有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炼油废渣等;
d.其它污染类型:热污染、噪声污染等。
A5.2 能源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主题
a.能源效益;
b.能源结构;
c.大气环境;
d.生态保护;
e.资源。
A5.3 能源规划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
供参考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见表A5。
表A5 能源规划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表述示范
A6 城市建设规划
A6.1 城市规划的特点
城市建设规划主要有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3类,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通过土地与空间资源的开发强度、序列、收益来控制城市经济发展进程,进而造成显著的环境影响。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从宏观层次确定城市的性质与职能、发展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空间布局、用地及人口规模等宏观的、方向性的和全局性的问题,以及确定城市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水系与岸线等规划的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这些内容将对自然生态、资源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各环境要素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全局性影响。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从中观层次确定控制区范围的用地类型、公共用地和保留用地,规定各类土地使用的适用性范围、兼容性和排斥性范围、开发强度、形体条件和基础设施等的约束条件。这将直接涉及城市的生产力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与道路建设、开敞空间、特殊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因此,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环境的影响显著。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如城市供水、绿化、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消防、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与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其环境影响也是直接与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关,并影响水环境、大气环境、生态与景观等方面。
A6.2 与城市建设规划有关的环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