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3 在描述环境影响时,说明不同地域尺度(当地、区域、全球)和不同时间尺度(短期、长期)的影响。
3.1.6.4 对不同规划方案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包括环境目标、环境质量和/或可持续性的比较。
3.1.7 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包括:
3.1.7.1 描述符合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的规划方案,并概述各方案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主要环境影响的防护对策、措施和对规划的限制,减缓措施实施的阶段性目标和指标。
3.1.7.2 各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的综合评述。
3.1.7.3 供有关部门决策的推荐的环境可行规划方案,以及替代方案。
3.1.7.4 规划的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3.1.8 监测与跟踪评价
3.1.8.1 对下一层次规划和/或项目环境评价的要求。
3.1.8.2 监测和跟踪计划。
3.1.9 公众参与
3.1.9.1 公众参与概况。
3.1.9.2 概述与环境评价有关的专家咨询和收集的公众意见与建议。
3.1.9.3 专家咨询和公众意见与建议的落实情况。
3.1.10 困难和不确定性:概述在编辑和分析用于环境评价的信息时所遇到的困难和由此导致的不确定性,以及它们可能对规划过程的影响。
3.1.11 执行总结:采用非技术性文字简要说明规划背景、规划的主要目标、评价过程、环境资源现状、预计的环境影响、推荐的规划方案与减缓措施、公众参与的主要发现和处理结果、总体评价结论。
3.2 环境影响篇章及说明的编写要求
3.2.1 规划环境影响篇章应文字简洁、图文并茂,数据详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清晰准确。
3.2.2 规划环境影响篇章至少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前言、环境现状描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2.3 “前言”应包括的内容
3.2.3.1 与规划有关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目标和标准
3.2.3.2 评价范围与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3.2.3.3 与规划层次相适宜的影响预测和评价所采用的方法
3.2.4 环境现状分析包括:
3.2.4.1 概述规划涉及的区域/行业领域存在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历史演变。
3.2.4.2 列出可能对规划发展目标形成制约的关键因素或条件。
3.2.5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2.5.1 简要说明规划与上、下层次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关系,以及与其他规划目标、环保规划目标的协调性。
3.2.5.2 对应于不同规划方案或设置的不同情景,分别描述所识别、预测的主要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3.2.5.3 对不同规划方案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包括环境目标、环境质量和/或可持续性的比较。
3.2.6 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包括:
3.2.6.1 描述各方案(包括推荐方案、替代方案)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主要环境影响的防护对策、措施和对规划的限制。
3.2.6.2 关于规划方案的综合评述。
附录 A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目标包括规划涉及的区域和/或行业的环境保护目标,以及规划设定的环境目标。评价指标是环境目标的具体化描述。评价指标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化的,是可以进行监测、检查的。规划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需要根据规划类型、规划层次,以及涉及的区域和/或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环境状况来确定。表A1 列出可供参照的区域规划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表述形式。
A1 区域规划
A1.1 区域开发相关规划
a.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性质、目标;
b.业经济开发区
A1.2 区域规划的相应环境主体
a.生物多样性
b.水
c.固体废物和土壤
d.空气
e.声环境
f.能源和矿产
g.气候
h.文化遗产和景观
i.其他
表 A1 区域规划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表述示范
A2 土地利用相关规划
A2.1 土地利用规划中与环境关系密切的内容
a.土地利用目标;
b.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分区,包括农业用地范围土地利用结构与方向,建设用地范围的规划与布局,生态景观保护区和水域等其他用地区。
A2.2 土地利用规划涉及的环境主题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表现在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地占用、交通组织与布局)导致的对自然生态环境(林地、园地、草地等生态建设用地,生态景观保护区,水域)环境质量等方面。可能涉及的环境主题包括:
a.土地资源的规划与管理;
b.土地覆盖和景观;
c.土壤;
d.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