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节水工程
要在盆地区通过更新改造机井、兴建小型自流灌区和小型机电灌站改善灌溉面积210万亩;在东西两侧山区通过兴建和改造小型自流灌区、小型机电灌站、截潜流等工程设施,新增灌溉面积5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0万亩;在黄河沿岸建设小型提灌站,新增灌溉面积46万亩;建设集雨灌溉工程60万眼(处)旱井、旱池,可供水量3000万立方米,新增补充灌溉面积80万亩;新建40个国家节水示范项目;新建夹马口灌区改扩建工程。
城市生活节水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抓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节水型器具推广、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建筑中水道示范等四大工程。工业节水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主要用水行业用水重复利用、节水工艺技术改造、污水、矿坑水回用、用水计量设施安装和管网改造工程等。
(4)水资源保护工程
为确保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乡用水安全,从控制污染源、加强水功能区划管理、实现入河排污总量控制、建设绿色工程、提高污水回用等方面保护地表水资源。以汾河、沁河、桑干河、漳河等主要河流为重点,以大中型水库等供水工程为主体,优先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重点做好排污控制区的治理,力争一般河段水质都能达到灌溉要求;对划定的全省19个岩溶大泉的重点保护区,按照编制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制定分年度的工程保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编制完成《山西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并启动实施。
(5)水保工程
要以大流域示范区建设为中心,抓好淤地坝建设,世行三期贷款项目、采煤影响区治理、风景区周边治理、重点水源地保护,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全面加快水保生态建设步伐。
建立39823平方公里的预防保护区(含3万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包括冲积平原区、丘陵阶地区、缓坡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林草植被覆盖较好的土石山区;建立40455.5平方公里的重点治理管护区,包括京津风沙源项目区13县(区)、首都水资源项目16县(区)和黄河多沙区34县(区);建立32870平方公里的监督区。在吕梁、岚县、运城、朔州、大同、霍州、阳泉、静乐、阳城、壶关、灵石等11个市县进行城市水保试点建设;完成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各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30个监测点的建设任务。
治理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布置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措施。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丘陵阶地区、缓坡风沙区、土石山区和冲积平原区等不同类型区,分别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到2010年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度达60.37%。主要措施包括基本农田、水保林、封山育林、骨干坝、淤地坝等。
(6)防洪减灾工程
重点抓好汾河下游柴庄-庙前段河道治理工程,开展桑干河、滹沱河二期、涑水河、浊漳河、潇河、磁窑河等河流的河道治理,并对流域面积在1000~4000平方公里的32条中等河流的重点河段进行整治。
完成关河、后湾、册田、陶清河、孤峰山等12座大中型水库和田家湾、秦山等43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并力争完成其余中型病险水库和重点小型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工作。城市防洪重点安排太原、大同、阳泉和长治市。太原市城市防洪工程主要由汾河河段、城中心东西边山防洪河道、城区内三个重点地区及城郊区防洪工程组成。大同市防洪工程包括城区与矿区两部分,主要建设内容为城市周边地区的御河、十里河、口泉河的河道防洪工程。阳泉市防洪工程包括阳泉市区、阳泉郊区、平定县城、平定县冶西镇。长治市防洪规划范围包括主城区、马厂区和故县区。
2.其他工程
(1)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对尊村、夹马口、大禹渡、禹门口、西范、汾南等6座大型泵站的机电设备及建筑物进行更新改造,以提高泵站运行的可靠性和装置效率。
(2)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安排50处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配套,改善灌溉面积200万亩。工程完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可提高到0.75,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6,年节水量约7000万立方米。新建200个农业节水园区。
(3)水电工程。将平顺、左权等10个水力资源可开发量相对较大的县建成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新增水电装机5.64万千瓦;在定襄、盂县等6个县续建水电装机3.86万千瓦;在沁源等县改扩建水电装机4.33万千瓦。
建设夏县等19个小水电代燃料县,新增代燃料装机5.77万千瓦;续建代燃料装机0.82万千瓦;改扩建代燃料装机3.83万千瓦。发展代燃料户336709户。
(4)水产工程。针对不同区域渔业发展的特点,重点发展晋南池塘渔业综合发展示范区、晋中城郊观光渔业区、晋东南湖、库生态渔业示范区和晋北冷、热水特色渔业区。通过开发滩涂资源,重点利用冷、热水资源,建成特色渔业综合发展的渔业示范区。
(5)水利基础工作。要加大对基础工作以及科学研究、科技推广、管理设施、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加强勘测、规划、设计、咨询等前期工作,提高勘测设计质量,保证水利基本建设的顺利实施。要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抗旱服务能力建设;调整、充实和发展基础水文站网,特别是水资源和水质监测站网的建设,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
3.晋陕大峡谷开发项目
晋陕两省将合作建立黄河晋陕峡谷资源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特别保护区,将晋陕峡谷能源矿产资源、农业生物资源、水利资源、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要配合水利部黄委会等有关部门,做好龙口水利枢纽的开工准备工作和碛口、古贤、甘泽坡三个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源头治理,控制水土流失。
第七章 投资测算与实施效果评价
一、投资测算
根据初步测算,我省“十一五”期间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总规模为381.8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48.86亿元,地方投资206.26亿元,贷款26.71亿元。在总投资中,“十五”结转项目投资96.09亿元,“十一五”新开工项目投资285.7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