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构建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市园林绿化局要进一步加强绿化,加快建设北部燕山山区水源涵养林,形成西部太行山生态林系统、山前地区的防护林体系。
加快平原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形成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重点建设潮白河森林公园、古运河森林文化公园、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和榆垡、葫芦垡等大面积防风固沙片林,构成东、西部平原生态防护网络的两道主纲。
加强沙化或潜在沙化土地治理,重点在永定河沿岸、潮白河沿岸、温榆河沿岸和康庄、南口等风沙危害区,进行灌草覆盖0.37万公顷,高效生态园建设0.28万公顷,治沙示范面积0.17万公顷。
加快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保证城市中心区基本的生态环境和合理的生态空间补给;加强管护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形成“两环、九楔、五片”的环城林带。
四、加大环保投入,确保环保规划目标实现
(十一)大幅度提高环保投入。市发展改革委和市财政局等部门要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完善其逐年递增的机制,大幅度提高环保投入,使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
(十二)推动形成全社会的多元化环保投入格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加强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境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实施一批环保重点工程;要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积极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参加环保建设,确保环保规划目标实现。
五、推动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十三)控制人口规模。市发展改革委和市规划委等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复《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实施综合调控,控制人口机械增长;规范户籍人口迁入政策,取消在北京远郊区县小城镇投资入户政策;力争按照规划目标要求,把2020年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以内。
(十四)控制城市规模,有效疏导人口流向。市发展改革委和市规划委等部门要制定鼓励人口转移的政策措施,引导人口跨区域合理流动。通过推进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区域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周边地区城镇人口承载和吸引能力,有效疏导首都人口;加快市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挥产业政策对人口分布的引导和配置功能;严格控制中心城建成区的土地开发强度和建设规模,结合城市功能布局调整,完善新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人口向郊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