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
(京政发[2006]3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北京市人民政府
二00六年九月十九日

  附件: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一)现状
  (二)问题
  (三)形势
  二、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完成奥运基础设施
  (二)增强资源供应能力
  (三)强化城市交通建设
  (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六)改造存量基础设施
  (七)加快新城设施建设
  (八)提升信息设施水平
  (九)完善城市应急体系
  (十)推进区域设施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改革投资融资体制
  (二)盘活现有存量资源
  (三)建立价格联动机制
  (四)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五)创新项目管理方式

前言

  基础设施是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包括公用事业、公共工程、城市环境和交通设施等,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先导地位。本规划所指基础设施,涵盖市域范围内交通、能源、水资源、城市环境、信息和防灾减灾体系等方面。

  “十五”时期,北京市基础设施进入高速发展期,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较好地满足了全市人民生活的需求。

  “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北京市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时期,是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起步阶段,也是首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以积极办好第29届夏季奥运会、启动新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动力,首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市民生活向更加富裕的小康迈进,城市发展进入战略调整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新的使命对全市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是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本规划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为指导,紧紧围绕《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科学分析了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现状和问题,制定了“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重大项目安排,统筹城市交通、能源供应、水资源供应、城市环境建设、信息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协调均衡发展,是“十一五”时期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规划背景

  (一) 现状

  “十五”时期是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发展时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筹办2008年奥运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十五”期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260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63.5%。一大批水、电、气、热、环境、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1.以轨道交通为重点,交通建设全面提速。

  轨道交通建设规模超过建国以来的总和。建设完成地铁八通线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60公里,运营总里程达到114公里。轨道交通机场线、地铁4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等相继开工建设。

  市域高速路网织就五成。五环路、六环路(良乡--通州--昌平)、京承一期等工程相继建成通车。“十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80公里,至“十五”期末,市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48公里,完成了本市高速公路路网规划总量的50%。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