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规划的通知

  三、“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把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是我国扶贫战略的奋斗目标。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缩小地区差距,是扶贫开发面临的艰巨任务。在“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中要更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建设的作用,坚定信心,不懈努力,为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山西省以工代赈建设十年规划(2001-2010年)》,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决策,围绕提高贫困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在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相融合的基础上,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方面资金,集中投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工程,通过对重点贫困区域的梯次推进,基本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消除返贫现象,巩固扶贫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化扶贫并重的原则
  产业化扶贫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利用贫困地区所特有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持续稳定地带动贫困农民脱贫增收。实施产业化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大举措,是有效解决贫困地区“三农”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户收入的战略选择,也是贫困地区向小康社会迈进的重要途径。以工代赈实施的六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要与区域优势产业开发紧密结合,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结合贫困地区资源优势,优先对能够大量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为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
  2.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
  我省贫困地区大多位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在进行以工代赈工程建设中要从区域特点出发,选择有利于维护环境良性循环的项目,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以贫困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统筹规划、综合开发、全面发展。在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兼顾农民增收、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把以工代赈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是我国缓解和消除贫困的一种具有广泛性、有效性、持续性的有力举措。积极发挥政府在以工代赈建设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大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合力,走出符合我国国情扶贫开发之路。
  4.坚持区域整体开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
  在扶贫开发建设中,一方面针对不同区域生态、经济、技术、劳力、资金等水平,分析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区域特点进行扶贫开发,在每个区域确定2~3项重点工程,集中力量,倾斜支持;另一方面在每个区域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选择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心区域,用以工代赈作引导,将其它涉农资金在维持其各自政策和管理渠道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资金整合,捆绑使用,围绕中心区域集中开发和建设,在充分发挥各项涉农资金综合效益的基础上,推进中心区域整体脱贫致富,依次类推,梯次推进区域的整体开发,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5.坚持项目管理程序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程序化管理是指根据成文的规章制度,依靠组织职权进行的管理,是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直至惩处、强迫等手段进行的。人性化管理则是指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是依靠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的。在项目管理中要将程序化和人性化相结合,既要进行规范化操作,又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0年使我省3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年平均递增9%左右),基本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消除绝对贫困。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的吸引度、通达度和潜势度,较大幅度地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为2020年贫困人口基本实现小康创造条件。
  2.具体目标。实现总体目标,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工作需要与交通(农村公路建设)、扶贫办(扶贫移民、整村推进)、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退耕还林)、水利(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国土资源(国土整治)、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奋战。以工代赈扶贫开发主要以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力争到2010年使我省3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现人均旱涝保收田接近1亩,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增加0.10亩左右,人工草场面积增加45万亩,新增小流域治理面积约38万公顷,新增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500余平方公里,新建乡村道路1900公里,有效改善农民饮用水的供给能力和质量。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